第二百二十五章 谈笑间烟消云散(第2/3页)

“为什么没必要,相信你也清楚原因,对吧。”

“除了没必要回应,我也觉得,有些问题,由我们来回应,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在有些人看来,我们说的话,肯定是为自己脸上贴金咯,所以,还不如不说。”

“不过,我现在倒是有一个小提议,不仅是关于这件事,而是和很多事相关,那就是,我们相关的职能部门,是不是最好对‘专家’这个头衔,做个认证?没有经过认证的,就不能自称是专家。”

“老实说,之前我很喜欢头上的那顶商业专家的帽子,但是现在,专家这个头衔,遍地都是,比几年前的经理还要多。”

“其中自然有不少德高望重,在一些领域卓有建树的方家大拿,但滥竽充数的好像也不少,有一些所谓专家的水平,真还不如我的一些大学同学,但这样的专家,偏偏好意思到处宣扬自己那些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观点,他们的作为,让我都不想再被人称作专家。”

“请各位一定不要断章取义哦,我说的是有些专家,好了,我拜托各位,接下来最好问跟今天的主题有关的问题。”

“冯总,冯总,”刚刚提问的那位女记者站了起来,“有个问题你还没有回答,你就不担心,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看了相关的报道后,会不喜欢你?”

“这个,我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一定要让大家都喜欢我?”

台下愣了一下,跟着哄堂大笑,他们知道,接下来,这句话一定会广为流传。

“冯总,”第二个提问的机会,终于给了一位男记者,“鉴于目前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你和嘉盛,有没有考虑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这个恐怕要让一些人失望,些许疯言疯语,并没有对我们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大多数人还是有自己判断的,我们嘉盛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产品,向来不打折。”

“法律手段,”冯一平摇头,“还真没想过,我们事情很多,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我们去花时间,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提高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品质呢。”

“另外,我们相信,在现在这个社会,所有人,一定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中午的时候,谢冰教授就知道了具体的消息,虽然冯一平和嘉盛的无视,让她有些恼火,但老实说,她真有些失望。

她原本希望嘉盛或者冯一平的反应能够更激烈些,那样接下来才精彩,她才能又热火一把。

但她没想到冯一平他们表现的这么克制,或者说这么无所谓。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她打开电脑,准备精心炮制下一篇文章,方向她都想好了,嘉盛为什么不解释不回应?怕是无言以对吧!

如不出意外,这篇文章明天就会发表。

……

晚上8点半,已经把写好的文章发给相关人等的谢教授,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边看央视2套的《经济信息联播》,边浏览助手发过来的明天的工作安排。

作为一个财经专家,这是她每天必看的节目,央视财经频道,也是她一直想去做客的频道,以前是只能想想,但看现在的发展趋势,好像这个愿望的实现,应该不会太久。

财经频道这么多栏目,自己该上哪个好呢?有没有可能成为其中一个栏目的常驻嘉宾?

就在她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个声音把他猛的拉了回来,一个记者问正在问,“最近关于国内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上了富豪榜,却没有上纳税榜,这个问题,汪司长您怎么看?”

谢教授一个激灵,她努力的看了下电视上的字,被采访的,是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的司长,她的心马上沉了下来。

和大多是国家部委接受采访的官员一样,汪司长站在一个棕色的书柜前,笑着回答财经频道记者的提问,“其实这个问题,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相关机构发布的富豪榜,和我们总局发布的纳税排行榜,针对的对象就不同。”

“富豪榜针对的是个人,我们的纳税榜,针对的是公司,这之间虽然有一点关联,但是,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这是一些专家的看法。”记者说。

“那肯定不是我们局的专家。”汪司长笑,谢教授的脸却马上黑了,也有些红,她的说法,在真正的专家面前,根本就站不住脚。

“个人财富的多寡,跟他公司纳税的多少,并没有直接联系,比尔盖茨和微软,那是特例。”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还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基础,其它形式的经济,包括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有些的补充。”

“现在的纳税大户,还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内企业500强,排名在前面的,大部分是国企,所以这个纳税榜,国企依然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