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讨没趣(第2/3页)

有了五里坳就好,这些高官子弟,一门心思的就扑在这,完全不管县里的其它事,顺带着县里在一些项目的审批、转移资金的划拨等,这些需要上级支持的事情上,都比以前顺畅好多,他现在都希望下一个来这里任职的,来头越大越好。

“这是?”林副部长看着眼前大楼问。

“这是嘉盛工业园的综合楼,”盛正解释道,“镇政府还在上面,太小,容纳不了这么多媒体的领导,就向嘉盛借了这个地方。”

“林部长,是现在这里转转,还是现在就去镇政府视察?”赵书记问。

“等记者们过来吧,”林副部长说,“镇里经济这么好,却没有想着首先给自己建大楼,挺好。”

“虽然这几年税收上涨很多,但是以前欠账也太多,镇里现在所有的财政收入,都集中在交通、教育、卫生,这几个方面。”表功,谁都会,盛正也不例外。

“首先想着群众,这很好,有你们这样的班子,我相信五里坳肯定会越来越好,”林部长点头,“老赵,我看过不了几年,县里就可以争取改市了嘛。”

林部长这是很有水平的夸了他们一句。

自从97年国家冻结县改市以来,每年成功撤县改市,包括县改区的,寥寥无几,一年不足7个。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成功县改市,绝对是对官员们最大的认可,这说明在他们的县,在经济实力和城镇化进程上,都处于前列。

“部长过奖了。”

其实县里还真有这个计划。

县改市,除了政策倾斜、项目争取、下拨资金等等其它的各种好处,关键对官员们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意味着自己从此进入了省里的视野。

大部分县里的干部,可没有郭国坚和盛正他们这样过硬背景,能让省里知道自己的努力,大部分在县一级工作的干部,做得再好,省里都是看不到的,由于省市是直接对接的,改成市,这意味着自己的努力,能落入省领导的眼中,晋升空间一下子开阔起来。

……

两辆大巴停在怡佳门前,同行的记者们,提着大包小包下车后,就迫不及待的舒展着身体。

今天来的这些,在一线的少,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特别是进到县里的这一段路,对他们来说,不是太轻松。

在这些无冕之王的眼中,这个在省里名气越来越大的五里坳镇,也不过如此嘛!

他们这些人,都是走过南闯过北,见过不少世面的,比五里坳好的地方,见得多了,有些人拿五里坳跟自己所在的地方比,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自己市里的工业园区不是比这看着还大,还繁华?

他们才不觉得自己把五里坳这一个镇,跟自己市里最好的园区比有什么不对,他们这会也不会想,这个地方,几年前是多么贫困。

他们这会的心思,也不在眼前的这个工业园区上,工业园吗,到处都差不多,他们这会的心思,都在冯一平身上。

作为地方喉舌的记者,他们其实真不好回去报道五里坳镇多么多么好,还讲不讲政治了?

那样岂不是间接说自己所在的地方发展得不好?领导不得力?

报道冯一平就保险得多,这个小镇为什么这么好?那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冯一平。

好像刚才迎接领导的那些人里,并没有冯一平?他不是也回来了吗?

一个记者招手问旁边走过的那位穿着工作服,带着胸牌的嘉盛员工,“你好,你们冯老板不在吗?”

“我们冯总回家了。”高志毅说。

“回家了?”不少人顿时都有些不满,今天还有比我们更重要的事吗?

他们可不是之前自发来的那一拨记者,他们都是有级别的记者,经常能见到领导的记者,有自己的骄傲。

“呵呵,果然是首富。”有些记者说。

高志毅此时却无暇理会这些人的小抱怨,急匆匆的走进酒店,对宣传部带队的那一男一女解释,“抱歉,怡佳是上市公司,在我们集团内非常独立,对财务要求也非常严格。”

黄承忠也再一次解释,“我们镇的支出,每月都要公开,因为原来一些事的影响,三年前就通过了决议,上级来参观访问的代表团的住宿费用,不在镇财务支出的范围内。”

“没事,挺好的,理解,我们自己来,”宣传部的两个人笑着说,不过笑得多少有几分勉强,他们本来以为这跟着过来,就是分发一下钥匙,没想到现在要自己付钱,“刷卡可以吗?”

他们接受,下面的人可不太满意,在记者们拿钥匙的时候,听说还要把房费准备好,马上躁动起来,“这怡佳,不是你们嘉盛的吗?”

“各位,如果有不能报销住宿费的,现在可以报上名来,您的住宿费用,我们承担。”高志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