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两手准备(第2/2页)

如果只是NAVTEQ和它合作,那也无所谓,关键是柯林斯明确说明,要拉着冯一平一起投资。

同时,这样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既然有机会,冯一平也真不想就这么放弃。

“我担忧的也是这个,合作容易,让新公司按照通用的标准来运作,估计会很难,唉,虽然看起来都是优势,但这些优势,到时说不定都成了掣肘发展的主要因素。”

“那就直接说你的想法吧,”金翎打断他,“你到美国首先投资的就是电子地图领域,别跟我说你对这块市场无所谓。”

“嘿嘿,那我想还是找找那些已经从事这一领域,想办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公司,反正区长都说了会帮忙不是,那干脆多让他帮一把。”

“这样能行?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对这一块,国家现在限制得比较严。”

“总会有空子可以钻,总会有擦边球好打,汽车准生证控制得不严?不是还有那么多人想到了办法?”

“我的意思是,区长可能会倾向于跟这家公司合资。”

“那我们就直接说明顾虑,确实不行,同样可以促成这样的合作,刚好,这样的新公司,估计不会让我们投入太多,也就是说损失不会太大。”

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很多时候,一些合作项目,外资可以,但是民间资金,哼,不予考虑。

“这不像你风格。”金翎摇头。

“我还没说完呢,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和现在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私企合作,在私企里,我们更容易发挥影响力,也更有把握把它做好,直至上市。”

“现在有这样的公司?”

“肯定有,要相信创业者的眼光,勇气和毅力,也要相信我们私企顽强的生存能力。”

国内好多的民营企业,都是在这样的夹缝里,生生挤出一条路来,我们的崛起,我们的巨额外汇逆差,好多功劳属于他们这些爹不太亲,娘不太爱的民营公司。

只是,印象中的那几家后来发展得风生水起的电子地图公司,现在有诞生吗?甚至他们的总不是在首都还是上海,冯一平都一无所知。

“对了,今天那位编辑突然来找你,是为了什么事?”金翎装作有些不经意的说。

“没什么,只是听说我在上海,就来看看,中心意思,就是非常惋惜我没有继续在文坛上发展下去,按他的话说,这个时代,不差把生意做好的人,差的是能把故事说得精彩,文字又雅致优美的人。”冯一平煞有介事的自卖自夸。

金翎白了他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马家找他来说情的吧。”

“你想多了,怎么会找他这样的编辑?”

但是,冯一平明白,接下来,要么是马家偃旗息鼓——这好象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他们怕是要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