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惊弓之鸟(第2/3页)

下面的文字说明,这是嘉盛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的现场。

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意向,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嘉盛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一看到这,他霎时头皮一紧,脑海里马上浮出一个念头,这是狼来了吗?跟着他马上断定,这就是针对自己和奈飞来的。

只怪这个20亿美元这个数字太特殊,奈飞现在的市值,一直在这左右浮动,虽然如果要整体收购一家市值近20亿的公司,付出的肯定不止20亿,但是他相信,那些溢价的资金,冯一平的公司,完全有能力自筹,或者其它方式支付。

可惜自己忘掉了一点,冯一平除了从华尔街那里得到资金支持,还可以选择他们中国的银行!

他马上又一次关注自己公司最近的股价动向,依然是有涨有跌,最主要的是,并没有无端大涨,所以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他拨通秘书的电话,“让财务总监来我办公室,马上!”

对自己的这位重要助手,哈斯廷斯没有废话,直接问道,“从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数据看,能不能确定有公司或者机构在吸纳我们的股票?”

财务总监的回答,跟他预想的一样,“如果对方蓄意长期、分批量,委托不同交易公司收购,而且收购总份额占比不足5%时,我们很难确认。”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跟中国一样,当收购方吸纳的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后,需在10日内,向目标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备案,此后持股比例变动每达到1%,就必须向上述机构补充备案。

只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无论美国联邦证券法律,还是各州公司法律,都没有要求在所有权达到特定比例时,强制进行要约收购。

哈斯廷斯焦躁不安的在办公室里走了好几圈,“下面我对你说的话,请一定严格保密,”他俯下身子,直勾勾的、习惯性带着点恶狠狠的意味对财务总监说,“你调集一部分人员,依据现有的条件,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反收购计划来。”

“啊?”财务总监一愣,反收购,这可是大事!

“哈斯廷斯,有人要收购我们公司吗?是提出了意向,还是已经付出了行动?按你这么说,他们是想恶意收购,为什么没有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这只是我的猜测,你就当是演习也好,总之,一定制定出一份胜算大,可操作性强的反收购计划来。”

“哈斯廷斯,我需要更多详细的资料。”

和哈斯廷斯不同,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并不反对收购和被收购。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不管最终成功与否,收购方和目标方,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且是超常大的受益。

不管目标方在此之前的表现,是否出色,也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在收购事件中,目标方的股东,平均会得到超过13%的超常收益率。

“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没有任何资料,你就当是一次演习,另外,一定注意保密,不要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哈斯廷斯赶走欲言又止的财务总监,他自己依然安静不下来。

太大意!

这项准备,应该从那次跟布坎南在纳帕谷会面之后就做,如果明天,NEXTDOOR就对自己的公司发出要约收购,现在做这个计划,已经太晚。

那么,自己担心的事,明天会发生吗?

他马上又拨了一个电话,“你好布坎南,我是哈斯廷斯。”

他非常留意那边布坎南的反应,那边好像真还有些惊讶,“嗨,哈斯廷斯,你好。”

“我想问,冯先生在不在硅谷,我一直很期待能跟他面谈一次。”

“很不巧,冯先生因为前一阵子工作太忙,从今天开始度假,你放心,我一定向他转告这条信息。”

度假?如果这是真的,那应该算一个好消息,不可能在发起要约收购的情况下,董事长还能出去度假。

“谢谢你布坎南。”

大致知道了冯一平的动向,哈斯廷斯动用了一些关系,向NEXTDOOR的一些员工打听,还向机场求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冯一平真的已经外出度假,今早就已经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外出,虽然不能打听出目的地,不过,有这一点就够。

如果之前还觉得冯一平度假可能是个幌子,那现在绝对不会,他不可能为了收购一家同在硅谷的公司,不嫌麻烦的跑到外地成立行动中心。

虽然如此,他的心始终还悬在那里,那也许是等冯一平度假回来之后?

想起刚才财务总监听到自己提议后的表现,哈斯廷斯有些泄气,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有多少股东会和他一样的反应?

他清楚,不管是那些个人股东还是机构股东,包括华尔街的那些平常总喜欢对公司的管理指手画脚的股东,只要报价合适,绝对不会有任何犹豫,马上就能让出手上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