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面冲突(第2/3页)

好在红杉和KPCB的用人观比较奇葩,他们认为,在这样的压力下还能支撑的CEO,足够强大。

但如果这一次再被解聘,那施密特的职业生涯,确定无疑的会打上一个失败者的标签。

“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施密特,你必须明确跟莫瑞兹和多尔指明,谷歌不是他们投资的其它公司,在你加盟谷歌的时候,佩奇和布林,就拥有公司绝大多数股权,而他们两家加起来,不过只拥有20%的股权,稍微了解董事会运作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谁主谁次。”

从这一点上看,冯一平非常佩服佩奇和布林的精明和先见之明。

99年,他们当时急需资金,也需要在硅谷人脉丰富,能给公司带来很多附加便利的投资者。

他们首先放出风声,希望能得到红杉的投资,被人引荐后,迈克尔莫瑞兹拨冗见了这两个年轻人一面,被他们的激情所打动,同意他们的报价,决定投资2500万美元,占谷歌五分之一的股份。

但那两个在莫瑞兹看来,跟中学生一样的家伙,已经有了防范和后招,他们需要红杉资本这个硅谷最出色的风投,给他们带来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但是,不说早前发生在科莫多、苹果、康柏等公司,风投赶走创始人,找来新的舵手的事,红杉此前投资思科,之后赶走创始人,扶持钱伯斯上位的事,还历历在目,佩奇他们,不想步这些前辈的后尘。

于是,在成功的勾起本来很矜持的红杉资本的兴趣之后,他们俩立马一脚踩两船,玩起了一女两嫁的把戏,以红杉同意投资为背景,向另一家投资大佬,也是红杉的老对手,KPCB热情的发出了邀请。

有了红杉的背书,约翰多尔很快跟他们俩见面,同样被他们打动,给出了红杉一样的条件。

于是,此前求人的佩奇和布林,掌握了主动权——只出让公司20%的股权,让那两家去竞争。

此时的红杉和KPCB,都希望与谷歌达成协议,都想单独拿下这20%的股权,为未来把控谷歌埋下伏笔,因为谷歌的坚持,让这两家风投大佬拉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足足僵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此时,把这两家公司挑逗得欲罢不能,裤子都脱了,准备宠幸谷歌这个看上去香甜可口的新目标的佩奇,通过中间人给他们发出了最后通牒,“两到三天之内,如果他们还不同意我们的条件,那么将不考虑和他们的合作。”

此时的谷歌,因为两大风投公司的激烈拉锯,已经成了沙丘路上其它投资公司眼里的香饽饽,已经有一家投资公司主动找上谷歌,把谷歌的估值,从1.25亿提高到1.5亿,红杉和KPCB无奈,最后只得共同投资,平分那五分之一。

于是,这两个家伙,得到了硅谷这两家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大风投的鼎力支持,同时,还牢牢的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让公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受到资本的干扰。

加上冯一平去年资金的注入,谷歌营收的增加,短期内,哪有继续融资的必要?

“至于上市,现在当然可以考虑,只是,这样重大的事情,自然要经过董事会允许。”

这话意思也很明白,还是那句话,在董事会上,那两家风投持有的股份,只是少数。

佩奇和布林的股份加起来过半,再加上自己的15%,有六成多接近七成,那两家说了依然不算。

“施密特,虽然具体的经过我不太了解,但我觉得,大家都有做得过激的地方,我也做做佩奇的工作,为公司好,最好大家都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不用闹得这么剑拔弩张,好吗?”

“我有一句话,可能不中听,但是,我认为,你要是觉得谷歌是个值得你付出的公司,那么,比起那两家风投,你更应该要得到佩奇的支持。”

这话也很明白,公司里的话事人,始终是佩奇这一方,如果红杉他们想撤换施密特,但是佩奇不支持,还真不一定能换掉。

“冯,我自然明白这一点,相信你我的努力你是了解的,但是,结果你也知道,”施密特叹了口气,“我不认为能得到他的支持。”

后来的冯一平,当然不了解谷歌内部的事务,但是从外在结果的来看,施密特、佩奇、布林这三驾马车,顺利的让谷歌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大公司,那这个组合,虽然内部不可能没有冲突,但应该还是有可取之处,从这一点上看,也不应该闹得像现在这么僵。

“我会尽量做工作,你等我的消息。”

该怎么着手,他其实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反正就一条,这样的事,不拿到董事会上讨论比较好,董事会是公司最庄重的场合,在董事会上讨论的事,都会有记录,也没有退让的余地。

该怎么做这事,他觉得可以问一个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