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3/11页)

“这个我倒没有想到,还是廖书记思考全面、周到!”黄一平的马屁拍得真诚。

47

经过与黄一平一番条分缕析,廖志国对卜副省长阳城视察的动机,完全做到心中有数了。

一桩副省长的调研、视察活动,原本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是眼看离市里党委换届只剩下短短四五个月了,省、市里种种关系又那样微妙,他自然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数十年官场历程,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他,越是临近胜利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松懈、马虎都可能造成不堪回首的结局。

“既然几种可能都分析到了,那我们就得想好应对之策,使卜国杰的这次视察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尤其对我们这边而言,既不能错过机会,又不可弄巧成拙,应当尽量做到效果最大化。”廖志国反复叮嘱。

黄一平有些理解廖书记说的那个效果最大化,却又不明白具体应当怎么办,问:“是不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多展示一些阳城各方面的亮点、特色,让卜副省长和他带来的那些记者帮我们多说些好话?”

“这个当然需要。因为省里领导和媒体的集中发声,远比我们自吹自擂效果要好很多。可是,我说的效果最大化主要还不是这个。他卜国杰不是希望借此机会安抚‘三剑客’么?那我们何不来个将计就计,也利用这个机会来个集体招安?有卜副省长在阳城,他就是那个古代的钟馗,由他出面收了群鬼,岂不相当于当年孔明草船借箭、周瑜巧驭东风。相信只要我们设计得巧妙,这个巨标应该不难达到。因此,你要用点心思,把卜副省长视察的日程、地点、路线以及陪同人员安排好。”廖志国详加点拨。

黄一平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一定安排好!”

“不过,在卜国杰来阳城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最近两天,你赶紧跑一趟海北,将出租车事件的所有材料交给于树奎,让他把汽车质量、自燃、相关人员收贿等等一揽子问题,必须以最快速度处理到位。而且,这个事你要在海北亲自督办。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廖志国问。

“我想,应该是给卜副省长一个更加漂亮、厚重的见面礼,干脆好人做到底,不给领导留下什么后顾之忧。”黄一平回答。

“对喽。卜国杰此次来阳城视察,将声势搞得如此大,一方面是投桃报李表示感谢,另一个方面也有推动、促进的意思,希望借此获得一个更圆满的结局。关于海北出租车事件,正如你在前边分析的那样,别看现在人放了,专案组撤了,调查停止了,可卜副省长未必完全放下心来,他要的是铁板钉钉式的彻底了结。中国有句古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既然我们想从对方那里得到某些东西,那就一定要给予相应的筹码与回报,否则就不是公平交易了。另外,我还有一个考虑,这件事由你出面处理善后,也算是给你在海北留下一些人情,对你日后到海北任职必有益处。这,就算是我预先送给你的一份礼物吧。”廖志国对自己的这个计划,感觉非常得意。

黄一平心头一热,谢谢二字哽在喉咙口,最终也没有说出来。

第二天,黄一平便按照廖志国的旨意,悄然亲赴海北,与于树奎商谈彻底了结出租车事件。

稍具法纪常识者都知道,海北那四百多辆质次价高的出租汽车,给广大出租司机带来了很大损失和影响。尤其是“419”自燃事件,更是导致两死一伤的严重后果。追根溯源,这批汽车的首要责任,是因供货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还有就是海北当地相关官员的庇护,及其背后的贪腐、渎职。根据此事过程与结果的恶劣程度,依法完全够到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事涉单位也应当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这中间,由卜副省长女婿与苗长林儿子共同参股的东方公司自然首当其冲,包括海北县常务副县长顾勇、县委办公室主任冯肖兵、交通局长吴少红、副局长任潮涌、原县公安局主管交警的政委顾锋在内的一批官员,也脱不了干系。县委书记于树奎即使牢狱之灾可免,党纪政纪处分却断不可除,头上的乌纱帽很可能因此不保。当然,这还不包括那批公路大桥所需钢材,给海北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

于树奎的那次负荆请罪,基本消除了廖志国积蓄日久的怨气,当场即获得谅解。与此同时,市委副书记苗长林也主动找廖志国谈过心,对儿子参与东方公司经营一事,表示了较为真诚的歉意,也算是在廖志国面前认了栽。由此,“三剑客”总体已经面临投降格局,廖志国心理上的那些沟坎基本得到平复。

事实上,就在于树奎前来认错的次日,廖志国就交代黄一平:“有关海北出租车事件的调查,市里不再过问了。你先将关押在市里的吴少红、任潮涌他们放了,交海北县委带回。至于那些案件材料,可以考虑在适当时候也交给于树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