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3/4页)

“小贾,说了你千万别接受不了。”仝处长说,“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说句堂而皇之的话,叫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时,贾士贞才恍然大悟,他的心中异常的平静,好像从没有过的冷静和沉着,微微一笑,说:“仝处长,我想到了,或许多少也有点思想准备。”

“小贾,你千万别多想,”仝处长冷笑了一声说,“中国近十亿农民过着什么生活,你大学毕业,当一名教师,有那么高工资,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何况全省六七千万人口,省委组织部才一二百号人,哪能都挤到省委组织部里来呢?”

听了仝处长这番话,贾士贞大笑起来,是啊!仝处长的觉悟真高。仝处长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怪盼着早点从省委组织部调出去,不过不知道仝处长为什么不要求调出省委组织部去当教师,或者当农民,而要当厅长呢?

仝处长看着贾士贞莫名其妙地大笑之后,他担心贾士贞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神经受到了刺激,于是进一步安慰道:“你能有机会借到省委组织部那是非常幸运的,但是,据我所知,当时我们一定和你说清楚了,只是借用一段时间,并不是一定就调进省委组织部。不管怎么说,总算在省委组织部干了几个月,也算是一段光荣历史,辉煌过几个月,可谓见过世面了!”

贾士贞越来越不明白仝处长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他甚至觉得仝处长有点像街头那些卖狗皮膏药的骗子,用当今最时髦的话来说,叫“忽悠”。仝处长就像那个《卖拐》小品一样,竭尽忽悠之能事。不管怎么说,贾士贞还是把此刻和他在王学西的考察材料上得罪了仝处长那件事联系在一起了。他回忆起当时乌城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通知他借调省委组织部时,明确提出省委组织部的通知是借调,也就是说先借后调,而且驼副部长在和他谈话时也曾含蓄地表明了先借后调的意思。而今,仝处长已经说得很明确,所谓的告一段落,实际上就是结束了借用,不存在调的意思了。贾士贞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马上结束这段光荣的历史,让自己的生活告一段落,权当自己做了一场噩梦。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生活在继续着。而生活中的每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又时时在发生……是啊!正如仝处长说的那样,全省六七千万人口怎么可能都挤进省委组织部呢?这样一想,贾士贞的心里也就豁然开朗了许多。

“至于乌城地委组织部那里,”仝处长又说,“我会打电话向他们说清楚的。不要再三心二意的了,把教师当好,前途同样是光明的。”

贾士贞到底是怎么离开仝处长办公室的,他已经没有一点记忆了,回到办公室,贾士贞有些坐立不安,似乎同志们看他的眼光都变了。是啊!你现在算什么?什么也不是,本来自己在省委组织部就低人一等!省委组织部的等级可比任何单位都界限分明。部长是省委常委,那是位高权重,在全省干部心中是赫赫威名的角色;副部长虽名气不小,可得在部长授意下工作,必须听部长的指挥;而那些处长们从另一个层面讲,却又是一些实权派人物,领导们日理万机,而干部选拔、考察上的具体工作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就像仝处长那样,他不仅管着十多个工作人员,而且掌握着考察干部的权力,一个干部怎么考察,群众测评什么结果,考察材料如何写?部长们是不可能去过问的,因此处长们也就成了一组特殊人物了;副处长以下的都是具体工作人员,他们是组织部的最基层群众,他们好比是皇宫的太监,只有离开组织部,到市县,或者到其他部门,他们的地位才发生变化。而贾士贞呢,在借调阶段,只是省委组织部的等外公民,只有从借到调进组织部,才能成为最基本的群众。现在,这个机会没有了,只要迈出省委组织部的大门,他便再也不可能跨入这幢大楼的大门了。

贾士贞呆呆地坐在机关干部处办公室的那个临时座位上。自从仝处长和他谈过话之后,他突然间有些魂不附体似的,他知道,自己应该立即离开省委组织部。但又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离开,是告别,还是永别?是高兴,还是悲伤?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些留恋唐雨林。他到省委组织部之后,一直是跟着唐雨林外出考察干部的,他不仅向唐雨林学到了许多考察干部的经验,甚至和他产生了一定的友情。他想,唐雨林一定了解一些关于他的情况,因为刚才他感觉到唐雨林有话要对他说,也许这就是他不肯马上离去的原因吧!这样胡思乱想着,直到快下班时,唐雨林才风风火火地进了办公室,这时正好办公室没别的人,唐雨林悄悄地来到他身边,低声说:“士贞,怎么还不走?走吧,在省委大门外左边人行道上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