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州市委党校设有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点,这在全国地市级党校中也是少见的。能设这样的一个点,完全是因为吕专吕校长。吕专是全国党校系统宏观经济管理学方面有影响的专家,南州市委党校就是据此争取,结果从省委党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布点中,硬是抢了一个过来。有了这样的一个点,虽说只是每三年才招三个研究生,可是影响大啊!春节前,中央党校研究生部的李部长过来检查,看了吕专的成果,说要在南州市委党校给吕专教授开设一个博士生教学点。如果真开了,那可……

6月份,中央党校要就此事进行研究,丁安邦已经作了安排,在研究之前,他将和吕专一道,专程跑一趟北京。

名师是大学的灵魂,博士点是大学的名牌。虽然党校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但有了总比没有好。至少,目前在全国党校系统,南州市委党校是有一席之地的。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外地党校系统的同志来参观学习。当然,南州市委党校的同志也经常走出去。“我们不能躺着,让别人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别人的学习,反过来学习别人。”这是马国志的话,也可算作对党校系统互相学习的经典解释。

吕专现在身边有三个研究生,两女一男。男的叫汪剑,两个女的,一个叫尹茜,一个叫池荷。汪剑是广东人,尹茜是上海人,而池荷,就是南州本地人。这三个人平时一般不在党校住。这与吕专的教学方式有关。他对研究生说,研究生研究生,关键就是研究,跟着导师后面,是研究不出什么名堂的。你们自己好好研究吧,我出些题目,你们弄懂了,想透了,就达到效果了。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研究生们到市委党校来一次,用一天或者两天的时间,向吕专深入地汇报所学所思所得。别看着平时轻松,真到了这一步,也得真刀真枪地干。要是没有扎实地学,没有深刻地思考,是难以过关的。吕专这个人,有什么喜好都挂在脸上,与研究生们的答问,如果有成效,党校的老师们都能看到,吕校长走路都是笑着的。可如果吕校长黑着脸,见了人也不言语,那必定是研究生们砸锅了。对于砸锅的研究生,吕专的方法也很简单——单独住到党校研究生宿舍,什么时候再答问通过,什么时候你再出去。否则,你就只有待在宿舍里。“研究研究,不出成果,不出思想,研究有什么用?还不如不研究!”吕专这句话,几乎成了每届研究生的口头禅。

周一上午,吕专到市里,给市委中心组上了一堂课。这对于党校的教授们来说是经常性的。每次市委中心组开学习会,都得请党校的教授去上课,内容上都是切合当前的实际,特别是围绕国家形势,对党中央出台政策的解读。市领导们工作忙,平时要想挤出时间来学习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作为600万人口的南州市领导,你不能不学习,不能不进步。怎么学习?如何进步?中心组学习就成了最好的机会。一方面,市委明确要求,无论是市委一把手书记还是市长,或者其他中心组成员,只要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都必须参加中心组学习。这是制度!另一方面,这些领导们也确实需要有人来就党的政策与当前形势,作面对面的交流。党校的教授们理论水平高,对当前形势的把握和党的政策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请他们来讲课,往往是一听就懂,听而不厌。特别是像吕专这样的名师,既能把政策讲透,又能适当地与中心组工作实际相结合,既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是中心组成员们需要的,也是他们在将来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会议,深入浅出地剖析政策的有力武器。

吕专讲完课后,就急着要往党校赶。王伊达副书记喊住了他,请他到书记办公室去一趟,说有事要请教。

“请教?”吕专点了支烟,笑了笑。刚才市委办公室的小杨秘书,给吕专专门送了一条中华烟,说吕校长讲课辛苦,是康书记特别关照的。吕专也不客气,知识经济时代嘛,我讲课,你出烟,合情合理。但王伊达副书记说要请教,他明白这只是托词。王书记能向他请教什么呢?什么时候,领导真正地向一个党校的教授低下过身子?

那么,是……

到了王伊达副书记办公室,王伊达不在。秘书说稍稍等一会儿,王书记正在康书记办公室里,和康书记商量点事。他特地打招呼了,让吕校长坐一会儿,他就过来。

吕专说行,我等会儿吧。

坐下,秘书泡了茶,然后出去了。吕专点了支烟,环顾了下这间办公室。这办公室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大!接着,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大而无物。事实上,目光所及的都是物,可是,那些在吕专的眼里,都只成了一些工具和象征性的物品。高级的桌子,真皮的老板椅,真皮的沙发,高级的木沙发,桌子上放着的文件,笔筒,茶杯,还有桌子后面那一排满墙的书橱。书橱里面的书,一看就是成套的。这也是领导干部办公室一个鲜明的特征。至于看不看,那是领导干部自己的事。有没有,那是领导干部素质的事。吕专起身,他看见书橱里有一套精装本的《中国经济学年鉴》。这套书党校图书室以前也有,可是现在在谁的书橱里,却是连吴雪馆长也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