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食堂(第3/4页)

看罢总体情况,侯沧海和熊小梅信心大增。

分手时,蒋永正再次强调道:“下午三点,金正堂等你们谈合同。”

离开江州电子科技学院,熊小梅道:“我们能做好这个伙食团吗?”

侯沧海挺起胸膛,道:“只要找对路子,发财不是一件难事。以前服装店位于服装城里,竞争激烈,而且营业额始终做不大。这次不一样,有可能走对一条路。”

走出学院大门,侯沧海给周水平打了电话,约定中午吃饭。

周水平给同事说了一声,开车接到吴建军,一路飞奔,左拐右突,直奔平常经常聚会的小馆子。这个馆子是极寻常豆花馆子,却有一个响亮名字——白公馆,每次听到看到这个招牌,侯沧海等人都无比佩服豆花老板的想象力。

大家都是熟客,除了四碗豆花以外,各自叫了喜欢吃的菜。

周水平要了粉蒸肥肠,侯沧海点了青椒肉丝,吴建军则叫了青椒皮蛋,熊小梅要了黄花肉片汤。豆花雪白色,竹蒸笼装着的粉蒸肥肠是金色,青椒丝翠绿,弧形皮蛋黄色,摆在桌上不仅闻着香,看着也舒服。

三个碰了酒,侯沧海道:“上午去一食堂看了现场,条件还可以。以后兄弟们要吃饭,直接到食堂,免费。”

吴建军下岗以后,一直寻找各种生意。他站在生意人角度提出了质疑,道:“你别急着下手,我觉得不稳当。”

侯沧海道:“理由,我要理由?”

吴建军喝着酒,比划着手指,道:“第一,我比较熟悉电科院,电科院旁边有很多小餐馆,我没有细数过,二三十家是有的,每天出来吃饭的学生为数不少;第二,你和小梅都没有做过厨师,手下没有班底,红案、白案、墩子,都需要招人,这么短时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我最近到处找生意,凡是好一点的生意都有无数饿狼盯着,凭什么到了临开学才交给你们做?”

这个问题也无数次在侯沧海脑海盘旋。

“今天我们和后勤处蒋永正见了面,蒋永正说今后学院要实行全封闭管理,凡是学生都不准出去,只能在学校里吃,校外小馆子这一点可以不考虑。一食堂是校内最大食堂,旁边有一栋学生宿舍,在食堂旁边还要新修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这对我们生意大有好处。至于厨师,现在什么都缺,唯独不缺人,应该能够将队伍拉起来。”

凭着在黑河镇当办公室主任的经验,侯沧海总觉得做伙食团应该能够赚钱,否则承包人为什么总是给自己送酒送肉。正是有这个朴素认识,让他说服了自己。熊小梅平时在家里很少进厨房,她对伙食团生意没有具体意见,只是想着满地耗子屎,道:“一食堂看起来可以,就是耗子屎太厚,密密麻麻,让人想起就起鸡皮疙瘩。”

吴建军摇头道:“电科院有很多农村学生,生活费紧巴巴的,都吃素菜。有钱娃儿都要在外面吃馆子,伙食团生意不好做。”

侯沧海按照心理预期给两位朋友讲了前景。

周水平突然插话道:“这么多大嘴乌鸦,有这么赚钱的生意,哪里还轮得到你和熊小梅。”

侯沧海道:“学院后勤处长金正堂是杨书记的朋友,杨书记出了面,我这才有机会承包食堂。”

周水平和吴建军见侯沧海坚持要承包伙食团,也就不再多劝,举杯庆祝。

下午两点半,侯沧海和熊小梅来到电科院谈合同。

侯沧海把平常开会的公文包拿在手里,原本想打领带,看到窗外明晃晃的太阳,放弃继续打领带的念头,却仍然穿上衬衣和西裤,还在头发上喷了些发胶,做了一个成熟发型。

下了出租车,侯沧海提着公文包,挺着胸膛,大步向前。熊小梅看着江州电子科技学院几个大字,突然有些胆怯,道:“你还是给杨书记打个电话,让他再给金正堂说一声。”

侯沧海很自信地道:“杨书记已经给金正堂打了电话,他是金正堂的老同事,这个面子无论如何是要给的。”

来到江州电子科技学院后勤处办公室,蒋永正将侯沧海领到了处长室。处长室里有空调,凉爽无比,和外面相比是两个世界。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位圆脸黑胖子,听了介绍,站起身,黑胖子笑哈哈地与侯沧海握了手,道:“你是侯沧海啊,听杨老弟好几次提起过你,能干的办公室主任,还是帅哥。”

侯沧海自嘲道:“帅哥不敢当,自我感觉是个蟋蟀。”

聊了两句,金正堂收敛了笑容,道:“言归正传,定和打了电话,说你们关系很不错,要我无论如何把一食堂留下来。最近几天有不少人来问一食堂的事,都被我婉拒了。小蒋带你们看了现场,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