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督查通报(第2/3页)

更关键的是区委李永强在通报上有明确批示:要求被点名的六个镇乡做出深刻检查。

侯沧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重新阅读了一遍。他重点看了区委督查办时间,区委督查办暗访时间是昨天,也就是黑河镇正在全镇大搞卫生的阶段。凭着自己对黑河环卫现状的了解,督查通报上提到了“脏、乱、差”至少在“昨天”应该不存在。

“杨书记,这里有一份督查通报,您先看一看。”侯沧海将通报送到了杨定和案头,又道:“我不知道督查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杨定和最初只是随意扫了一眼通报,看了几眼后,脸色郑重起来。看完之后,他猛地拍了桌子,道:“督查室乱来。”说了这句话,他盯着这份督查通报半天不说话。

侯沧海试探着道:“李书记有批示,那我去写检查,给督查室送过去。”

杨定和摇了摇头,道:“你写检查,写完以后,我亲自送过去。督查室代表区委,我们态度要端正。”

经过党政办公室锻炼,侯沧海迅速掌握了写公文技巧,写这类检讨书轻而易举。只不过督查通报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份检讨书写起来实在憋气。在写检讨书的时候,侯沧海脑海里不断浮现起区委办副主任、督查室主任詹军的模样。他和詹军曾经是校友,也算旧识,在张强时代,两人还经常见面,见面总会有说有笑。但是两人始终只是场面上的交情,没有更深入的私交。

侯沧海总觉得詹军闪烁眼光背后藏有阴暗心思。

写好检讨书,杨定和带着侯沧海直奔区委。在车上,杨定和靠着椅背不说话。侯沧海透过车窗玻璃,观察黑河镇沿线地盘,经过这几天突击整治,治线公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可是,环境卫生是动态的,前些日经过整治的路段,又能看见明显的新垃圾。

来到区委办,找到詹军。

詹军见到杨定和后,态度还算热情,主动倒了水,请杨定和坐下。他知道杨定和所来何事,暗自得意,却稳住心神,不主动提起此事。

闲聊几句,杨定和道:“我今天过来,是来交检讨书的。”

侯沧海就将检讨书递给了詹军。詹军单手接过检讨书,迅速扫了一遍,道:“李书记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高度重视,要求我们两办督查室立刻下来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都要向他汇报。这份通报是综合两办督查室的结果,送给领导审批后,这才发出来的。”

詹军的说法有三层意思,第一是督查是李书记要求搞的;第二是督查通报实质上是区委办督查室和区府办督查室联合搞的;第三发出前经领导审批的。这三层意思就是三张盾牌,让詹军自己能够躲在盾牌后面,随时刺向不听话的,自己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杨定和笑道:“黑河镇态度还是端正,看到通报以后,立刻就过来汇报,做检查。”他的笑容越来越淡,最后脸色平静地道:“为了下一步工作,我想了解督查具体情况,比如黑河镇脏、乱、差的具体位置,我们下一步好有针对进行整治。”

“两办联合督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有督查点都有记录,也有相片。否则领导也不会轻易签文件。”詹军对此早有预防,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个卷宗,打开,翻到了标有黑河镇字样的那几页。

这是一个小型聚居点的相片。相片里反映的情况确实触目惊心,聚居点外面有大堆白色垃圾,白色垃圾角落还在燃烧,冒着黑烟。除了白色垃圾外,不远处还有一大块污水,污水沿着小道直接流进了水田,水田被污染成了褐黑色。院内,鸡屎四处都有,到处堆着柴和煤,院内种着些花草,花草叶子都是灰朴朴的。

江阳属于浅丘地形,村民们大分散、小聚居,这种院落正是江阳农村最典型的形态。

杨定和沉着脸翻看相片和记录,翻完之后,道:“詹主任,这是王家院子。”

詹军低头看了记录,确实显示是王家院子。

杨定和道:“王家院子是城关镇的,怎么算到了黑河镇头上?”

詹军心里一惊,道:“王家院子是城关镇的吗?不对啊,应该是黑河镇的。”

杨定和道:“我在黑河工作了十来年,地界划分还是很清楚的,王家院子那一片在八十年代初归黑河,后来城市扩容,这一片直接划给了城关镇。区里开动员会,黑河天天搞环境整治,肯定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比以前进步得太多。”

这是一个大不大小的失误,詹军作为督查室主任感到面子上很过不去。以前杨定和属于张强一系的人马,詹军不敢轻易得罪。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新书记对科级干部不了解,区委副书记鲍大有从内心深处不喜欢杨定和,所以,他对杨定和书记的尊敬就打了很大折扣。甚至为了讨好鲍大有,抓到黑河镇的把柄后,他立刻毫不犹豫就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