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做只会拎包的市委书记秘书 人要有领悟能力(第2/7页)

侯卫东跟在周昌全身后,想着与大哥见面的事,一步一步向楼上走去,暗道:“‘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领导身边的秘书,真是太形象了,入木三分。”

上午9点30分,周昌全、刘兵、黄子堤、洪昂、高永红等人,集体到“三讲”办公室看望了所有工作人员。

“三讲”办公室在市政府招待所里。市政府招待所分为大招和小招两种,小招只接待重要客人,平时也只接待周昌全、刘兵、黄子堤、洪昂这种级别和实力的人物;大招则属于公务接待场所,有比较宽大的会议室,房间比较多,环境其实也不错。

岭西省委向每个地区派出了“三讲”督导组,“三讲”督导组的驻地在大招待所。周昌全等人既是看望“三讲”办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等待进驻大招的“三讲”督导组。

“三讲”督导组带队领导是一位退居二线的厅级干部,实际主事的是省委组织部易中达处长。听到“易”姓,侯卫东心里便紧了紧,他不由得想起了重新回益杨的私营企业家易中岭。

看望了“三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了一会儿,“三讲”督导组在市委组织部部长赵东的陪同下来到大招。

接待仪式简朴而隆重,全体常委在大招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结束后,就在大招吃午餐。菜品经过认真研究,既要好吃可口,又要简单便宜。

午餐时,易中达处长道:“尊敬的周书记、刘市长、黄书记,临行前,建国书记特意交代我们,这次督导工作要帮忙不添乱,更要廉洁简朴,酒就不喝了。”

副书记黄子堤道:“易处长,不上白酒,我们喝点红酒,岭西传统是无酒不成席,少喝点红酒不会误事,不会违反纪律。”

易中达犹豫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侯卫东无意中看见红酒牌子,是四百多元一瓶的解百纳。

易中达控制着酒量,只是浅酌小饮。各个常委保持着应有的礼貌,不停敬酒,但是并不如平常一样强劝。

宾主言谈甚欢,气氛融洽。

易中达回敬了市委书记周昌全,道:“我夫人的家乡就在现在的益杨新管会粟家村。今年春节我回老家,几乎找不到路了,益杨发展速度真是出乎我的预料。”

侯卫东恰好拿着周昌全的手机走了过来。

周昌全接了电话,简短地说了一句,就挂断了。他指着侯卫东道:“侯秘书以前是益杨新管会主任,他对新管会建设很有功劳。”

易中达点头道:“春节回家,听村里干部谈起侯主任,个个都竖大拇指。”

这个春节在家里过年,他与易中成、易中岭等堂兄弟们吃了饭,偶尔谈起了侯卫东。易中成喝了些酒,情绪激动,在几个堂兄弟面前痛骂侯卫东。易中达当时就记住了侯卫东,只不过,他得知侯卫东如今是周昌全的秘书,便对易中成的话有了新看法。

侯卫东谦虚地道:“当时搞拆迁,与粟家村等几个村的村民产生了不少矛盾,村里干部对开发区支持很大。”

易中达点头道:“这事我也听说了,益杨新管会还算处理得比较好的,村里组织了不少专业队伍在新管会里面做工程,这其实就是城市化的一种模式。”他将目光转向了周昌全,道,“城市扩张与农民利益是天生的普遍性矛盾,在‘三讲’活动中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沙州是经济大市,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对岭西全省都会有带动作用。”

周昌全点头道:“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人民服务。沙州市委要以‘三讲’教育为契机,解决一批困扰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具体问题我们正在摸底排查,集中起来,花大力气解决一批。”

侯卫东暗道:“周书记的话很艺术,若光说不做,则为官话,若认真执行,则为实话。”

当天晚上,沙州市级领导干部在市委会议室召开了“三讲”工作会,此次会议督导组成员没有到会,属于内部工作会。

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市委组织部部长、“三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东同志汇报“三讲”教育活动的前期工作;二是由周昌全讲话。

周昌全的讲话稿原本不是由侯卫东来操作,但是他有意在中午布置给侯卫东,并要求在6点前拿稿子出来,题目是“充分认识‘三讲’教育的重要性”,时间按照半个小时准备。

侯卫东自从那一次被吓出一身冷汗以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就开始每天抱着周昌全的稿子细细研读,对他的文风、喜好以及他关注的问题也有了一些心得。“三讲”活动开始以后,他下了一番工夫,将有关“三讲”的重要讲话、其他地区的领导讲话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