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8页)

走完各县区住处,时间已不早了,常委们各人回了各人房间。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太重要,会议给每位市领导都安排了单间,以免家里会场来回奔波,若遇上堵车,不能按时上台做指示,将严重影响会议进程。同时也是让领导休息好,有足够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参加会议和讨论,与县区领导共商加快桃林经济建设大计。

孙文明是市委秘书长,由他为甫迪声护驾,乔不群负责陪同栾喜民回房。才进门,屁股还没挨沙发,就有人跟了进来。不用说都是县区头头,说是来拜见栾市长。才与各位见了面,转身就拜见来了,这拜见就有意思了。乔不群知趣,抽身出门而去。

回到自己房间,开了卫生间热水,正准备泡个澡,肖宗华带着两个人推门走进来。这个肖宗华真有意思,其他县区领导都在拜见市里主要领导,他却带人往这个地方跑,怕是神经有些不太正常。不过乔不群没说什么,客气地请三位落座。肖宗华介绍两位,说是桃宁县永安乡的阳书记和卫乡长。乔不群是桃宁西边红岩镇人,与东边永安乡相隔百余里,加上平时回去得少,自然不认识这永安乡的书记乡长。两位却说他们早认识乔不群,还说读过他发表在报上的文学作品,显得挺有才气的。

那还是刚参加工作那阵,乔不群偶尔在报上发表过一些小散文。后有领导提醒他,要想在官场混,就别去弄什么文学,做什么文人。乔不群想想也对,自古文人清高,孤芳自赏,最不讨上级喜欢,谁沾上文人习气,谁就别想有什么政治前途。唐朝有个叫徐凝的家伙,大概天天忙着写诗,官没做上去,便发牢骚说: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这也许不无道理,忙于诗文,还想着做大官,鱼与熊掌都不肯落下,又哪里顾得过来?况且文学创作不比公文写作,多少得有点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否则怕难写出有品位的东西。人在官场却正好相反,特立独行是最要不得的,奴性犬性才是永不过时的绿卡和通行证。再说苦心孤诣去学李白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赢得千古大名,却穷困潦倒一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人总得活在当下,不可能活在未来。乔不群想明白了,从此没再去弄文学,一心琢磨公文写作,竟然还写出点水平,对仕途多少有些帮忙。这实在有些俗气,乔不群还偶尔会为旧梦难续怅然若失,可你究竟是凡夫俗子一个,注定不可能像人家李杜,去做诗仙诗圣。

这是乔不群心头隐衷,也就不愿在阳书记和卫乡长面前旧事重提,拿话岔开。也说见过两位,都是家乡人嘛。肖宗华说:“乔秘向来关心家乡人民的建设事业,以后还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哟。”又对阳书记和卫乡长说:“想争取乔秘的支持,今后要多请示常汇报,不然乔秘知道怎么支持你们?”两位忙点头,说:“过去只顾埋头在乡里工作,也没机会到市里来走走,以后一定多来给乔秘书长请示汇报。”

闲谈几句,肖宗华先走了,阳书记这才拿出包里的报告,递给乔不群,说:“听说省三通工程资金就要下来了,市里的配套资金也已落实,还请乔秘书长对咱们永安乡给予重点扶持。”乔不群早意识到他们是冲着这事来的,看看报告,说:“三通工程资金原则上只安排到县里,具体项目得由县里去定,市里还不怎么好插手。”

“乔秘书长办事讲原则,我们不会为难您的。可资金从市里经过,您做分配时稍稍往桃宁倾斜倾斜,再给有关部门打声招呼,咱们永安乡就受大益了。”阳书记说着,给卫乡长使个眼色。卫乡长起身过去推开房门,往外招招手,一边点点头。顿时冒出一位青年壮汉,双手不闲,提进两只塑料桶,轻手轻脚搁到门后。

乔不群蹙蹙眉头,说:“你们这是干什么?”阳书记说:“乔秘书长这么关心我们下面,也没什么表示的,就两桶茶油,是我们永安乡自产的,正宗的绿色食品。”第一次打交道,乔不群也没答应一定安排资金给永安乡,阳书记就说你这么关心他们下面,这话又从何说起?乔不群说:“把茶油提走吧,我家里吃菜清淡,用不了多少油。”三人已退到门口,说:“打扰乔秘书长了,会议有好几天,还会来看望您的。”

会上熟人多,你进我出的,茶油桶搁在房里不怎么好看,乔不群打开大衣柜,将茶油塞了进去。心想都什么年代了,还送这些不值钱的农副产品。送到你家里去还好,送到宾馆来,你还得当搬运工。上面早已不兴这一套,出手就是信封之类,既客气大方,又便于操作。看来乡镇水平就是乡镇水平,还有待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尽快跟上时代步伐。不过送农副产品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至少不会让你犯错误,真塞你个大信封,恐怕还不敢随便接收。就是关系不一般,照单收下,心里也不怎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