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2/3页)

古根生却不愿谈了,“行了,石亚南,咱得说说你的宝贝儿子了!古大为油盐不进啊,来了八天,玩了八天,把文山风景看得也差不多了,想回上海了!”

石亚南很意外,也有些恼火,“回上海?他真以为我们是请他过来旅游度假的?哎,不是说好让浑小子体验一下生活,跟小婉、小鹏去卖几天报纸的吗?这阵子我实在太忙,没顾得上管他,老古啊,你这当爹的和他认真谈了没有?”

古根生苦笑道:“认真谈了,你宝贝儿子不干啊,振振有词地说,他的理想不是卖报纸,是当记者,还说了,如果让他去体验记者生活,他倒可以考虑!”

石亚南想了想,“哎,老古,我觉得这也可以答应他嘛!”

古根生不高兴了,“答应他?石亚南,你尽想着当慈母,我这恶父可就做不下去了!我想好了,得和他摊牌了,不是和他商量,卖报纸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还有在这里县中补习的事,也一起说清楚,断了他回上海的好梦!”

石亚南却道:“还是一步步来吧!补习的事先别说,就让他去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嘛,不过,要给他出个题目:跟踪采访小婉、小鹏的卖报生涯!”

古根生突然明白了,“哦,你对付儿子有一手啊,这不还是跟着卖报纸嘛!”

石亚南很得意,“只要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就成嘛,老古,学着点吧!”

…………

经过这次比较深入的谈话,古根生同志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对赵安邦和省政府那点本来就靠不住的小小忠诚全被石亚南没收了,“潜伏”调查工作彻底放弃,连汇报材料都是文山新区的同志帮着写的。古根生当时有个想法:既然不能给老婆的工作添乱,制造紧张空气,倒不如干脆不查,查出点啥更难办。

这么一来,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了,对儿子古大为的治理整顿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分工主抓,日理万机的书记老婆从中协助。老婆同志一再恳切表示,她这次一定协助好,再忙也不能忘了教育,和古大为的正式谈话她一定抽空参加。

市委书记果然亲自参加了谈话,可古大为仍不买账,小混蛋比较难对付。

古大为对他们两位领导同志提出的采访内容毫无兴趣,听罢他们的要求就说:“哎,我为啥一定要跟踪采访那两个小孩?那两个小孩知道啥?浪费我的才华嘛!石书记,古主任,我可以采访你们,请你们谈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古根生听出了小混蛋的话外之音,脸一拉,“这你就别采访了,我们的教育比较失败,主要责任在你妈,我负有部分责任,所以我们对你得采取措施了!”

石亚南也说:“大为,别耍小聪明了,我看这种跟踪采访对你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是我们教育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就想让你知道一下民间的疾苦!”

古大为眼皮一翻,“这就是说,我还非去采访不可了?是不是?”

古根生说:“对,跟踪采访三天,写三篇采访纪实交给我审查!”

古大为想了想,突然问:“古主任,那我得弄清楚:我的好处在哪里?”

古根生说:“这还用问?你的好处大了去了,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古大为看看石亚南,又看看古根生,“不过,我还得咨询一下:除了这种虚的好处,就没啥实际的好处吗?比如采访费,红包啥的?我上海震东哥在报社当记者,出去采访都有红包,春节前我跟着他去玩了一次,也白拿了二百哩!”

古根生桌子一拍,“你他妈真够混账的!还指望小婉、小鹏给你发红包吗?”

古大为根本不怕,“我没说让他们发红包,但你们就不发吗?我白忙啊!”

石亚南打起了圆场,“好,红包就由妈来发,一天五十,总可以了吧?”

古大为嘴一咧,“可以啥?起码一天一百,三天三百,先预付一半吧!”

石亚南真是可爱的慈母,竟然就同意了小混蛋一天一百元的开价,当真预付了一百五十元的红包定金,气得古根生不知说啥才好。古大为一离去,古根生马上冲着石亚南发火,“还说爷爷奶奶宠他呢,你当妈不宠他?这事我不管了!”

石亚南说:“老古,你哪能不管?他这三百元红包不是这么好拿的!明天早上四点半,你就把他给我从床上揪起来,我让小婉、小鹏在报社门口等着他!”

次日早上四点半,古根生当真把古大为的被子掀了,小混蛋赖在床上死活不想起,说是情愿退还定金。古根生不答应,硬把他折腾起来,看着他上了通往《文山日报》社的三十五路公共汽车。这时天色还一片漆黑,早班车上空无一人。

这么一折腾,古根生也睡不成了,便沿着三十五路线跑步锻炼身体,跑了整六站。到报社门口六点钟不到,天仍没亮,报纸批发点却是一片热闹,不少报贩正忙着把批来的报纸往三轮车上搬。古根生擦着汗,踱着步,逐一看过去,没在报贩中见到古大为和小婉、小鹏的影子,心想,也许他们已经批过报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