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 那是我女朋友!(第2/4页)

杨如意毕竟是喜田出身,如果以后喜田和季铭达成新合约,杨如意晋升公司合伙人,专司负责和季铭的业务,对周西宴,对喜田,都是最理想的方案。

“我会努力的,谢谢周总。”

“大家都要努力啊。”周西宴难免露出一丝疲惫来:“就怕努力也没用,你说是不是?哎,其实有时候真希望这世界是个死板的游戏,只要付出了,就会有结果,有收获,不会大笔资源扔进去,却颗粒无收。”

杨如意也觉得自己很幸运。

从周西宴办公室离开,很快,她最后一点担忧,也被扫掉了。

《光明报》出社论了。

社论从季铭这一波巨大的热度开始说起,从粉丝会预热开始,截止到发稿前,近20个热搜话题的微博阅读破60亿,讨论超过30万条,百度搜索指数连续单日破百万,资讯指数均值更超过1800万。此外,也涉及到多个小众文化圈,古典舞蹈、民族美声、钢琴器乐、欧美音乐、港城音乐,甚至外溢到如港城电影,歌舞电影,古风汉服等圈子。

原文说“堪称是一次地毯式的扩散模式”。

《光明报》也援引微博CEO,相关媒体,数据观察人士等方面的言论,二度认证了这一波数据的水分很低。

接着分析了季铭的发展路线,以及如何获得这么多人的追随。

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青年演员并非只能依赖炒作,假造数据,经营粉丝来获得影响力,通过加强自己专业能力,夯实自己的职业信仰,为粉丝树立良好的奋斗榜样,也同样可以获得堂堂正正的成功,甚至远胜于那些虚假的人设玩偶。

在五四百年前夕,这样一篇“青年题材”的社论,当然是合乎需求的。

作为典型的季铭,毫无疑问是被好好背书了一把——不知道有多少季铭的粉丝,把这篇社论截图下来,然后随时享受着,拍在黑粉脸上的快乐。

“喏,拿去看,《光明报》认证时代好青年!”

这算是一重护身符,除非季铭违法犯罪,或者违反公序良俗,不然就很少有人能够光靠嘴来让季铭受损了。

季铭团队当然是喜出望外。

这是操作不来的。

属于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如果不是五四百年的契机,如果不是正好在这个月份,如果不是在编的国话演员,如果不是一直以来,季铭的形象和实绩,都无可挑剔——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这篇社论都不可能围绕季铭来写了。

……

看到这篇社论的时候,季铭自己悄然抵达沪上——真的是悄然,连卖航班信息的都没发现他。

他一个人来的,没带助理。

初晴自己开车来接的他。

明天就是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的总决赛了,历经三场决赛,来自五个国家的六位选手晋级最后一战,初晴是中国的唯二代表,另外还有一位比她大五岁的青年演奏家。

此外,还有来过美国的一位华人演奏家,远比初晴来的经验丰富,参加过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赛,参加过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等等,经验非常丰富,技巧也非常强大。

“曲目定了吧?”

“嗯,陈其钢的《悲喜同源》。”

陈其钢是旅法作曲家,中国人是从京城奥运会开始了解他的,然后从那之后,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一位和谭盾齐名的世界级华人作曲家,才为人所知。

“难么?”

“呵呵,”初晴笑着看了他一眼:“没听过?”

“没有,怎么了?”

“这首曲子背后有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陈老师的儿子当年在瑞士出车祸了,没了,那之后陈老师经历丧子之痛,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吧,从中国古曲《阳关三叠》里汲取了一些启发,写了这首协奏曲《悲喜同源》,你看题目就知道了,悲喜,其实不只是很悲伤的一首曲子,也是很快乐的一首曲子,这种对应的,阴阳啊,太极啊这些中国哲学意象,都被放在里面了,所以从情感理解上来说,是难的,从技巧来说,也是难的。”

季铭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没化妆,此时歪着头看专心开车的初晴,觉得在自己领域上发言的她,有一种别样的魅力——让他想要化身为狼,真是个变态啊。

“看什么?”

季铭摇摇头:“没什么,觉得你又好看了。”

得到白眼一对的嘉奖。

“别人呢?”

“都一样,曲子一样,然后都是沪上交响乐团伴奏,迈克尔·斯特恩指挥——他是艾萨克·斯特恩的长子,另外一个儿子大卫·斯特恩是评委会联合主席。”

季铭皱着眉想一想,觉得这比赛有点家天下的意味。

“就这个家族跟中国人玩儿呗。”

“才第二届嘛,肯定还是有不足的,不过钱多呀,十万美金,所以吸引来的选手水平都挺高的,但也别想说就跟四大赛能比一比了,那也不是一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