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论战(第3/4页)

能透露的细节,夏想也都详细地说了出来,在座的都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希望他的观点能多少影响到他们,让他们的学生以后在和外商谈判时,不至于为了政绩为了数据,而丢失掉更宝贵的东西。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反正他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渺小,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不能透露的商业机密,以及他的个人秘密,自然就会隐藏过去,夏想斟酌着词句,尽可能让他的故事在精彩之余,也能将他的观点灌输到在座的每个人耳中。夏想的理念是,招商引资是好事,但一味追求GDP的数据并不是好事,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指数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地方。过多地在意招商引资的数额,过分地计较GDP数据,不在意国民的幸福指数和人均收入,就算中国GDP是世界之一,也是纸上富贵,不过是一堆干巴巴的数字而已,国人感受不到国家的富裕带来的实惠,就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等到后来中国终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时,国民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人均产值还排在100多名以后,而世界上才不到200个国家!国家富裕了,百姓没有实惠,外不能扬威世界,内不能富民利民,再高的GDP数据又有何用?如果只是全部当成官员升迁的指标,当成在国际新闻中被别人称赞几句的虚荣,别说世界第二,即使是世界第一,在百姓心目中得不到认同没有丝毫分量,也是没用。

国家首先是为自己的百姓服务的,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在国际上露面的。

当然,夏想并没有影射国家政策,只是针对他和柯达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结论,生发了一些感叹罢了。商业之间的谈判和国家之间的来往,有相通之处,就如和柯达刚接触的时候,美国人的策略就是,你和他讲道理,他就和你耍流氓。我们的官员一向认为,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能和流氓耍流氓,却不知道,一旦我们和美国急了,真要和他们耍流氓的时候,他们又变得绅士起来,开始讲道理了。

“我们和外商谈判,最缺少的策略就是,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的负责人,都是一个声音说话,不但说话的语气一样,甚至连腔调都一样。美国人不傻,相反还聪明得很,就知道我们统一了口径。任何事情一旦统一了口径,就有了天大的漏洞,就是只要对付住了一个人,就等于对付住了一群人,这就是我们在外面谈判时经常失利的重要原因。”

夏想在讲完和柯达的谈判过程之后,做了总结性发言,“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相当丰富的谈判经验,为什么到了现在反而还不如古人了呢?谈判之前统一口径是应该的,但问题是,不能在谈判时被对方看出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策略,永远不会失效,即使是和美国人谈判,也是如此。在谈判中,我就是扮演的急赤白脸的那一个……该假装的时候,也要假装无所谓一次。你无所谓了,别人才会重视。就象谈恋爱一样,提出分手的那一个人,总是占据主动权。被甩的人,不管是舍不得也好,脸面挂不住也好,总要不依不饶地理论一番。他只要不依不饶,他就露怯了。谁露怯,谁就被动了。”

现场响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夏想知道,他的观点未必有多少人认同。在座的都是学院派,在对外政策上面,都是保守有余而进取不足,赞成他的观点才怪!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不过看到在座的众人大多还是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夏想还是不免失望。作为被豢养的学者,缺乏独立精神和直言的勇气,他们大多数已经沦落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没有了学者应有的骨气和立场,也是一种悲哀。

不过好在易向师连连点头,说道:“在和外商的接触上面,确实存在许多让人羞愧的情形,外经贸部也汇总了全国各省的合资事例,许多表面上是引进了外资,其实连自有品牌都被扼杀了,看似引进了不少资金,实际上沦落成了跨国公司的附属工厂,不但没有引进技术,反而连控股权都失去了,着实让人惋惜。”

邹儒表示赞成:“易部长的话确实引人深思,夏想也以亲身经历给了我们警醒,在和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更要不卑不亢,人没钱可以,但不能没有了骨气和原则。”

“骨气值几个钱?”程曦学轻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道,“人穷志短,现在世界的形势是强者为尊,在没有成为经济强国之前,中国在国际上就没有发言权。想要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不一定非要引进外资,与其费尽心机和外国人打交道,引进外资,还要时刻提防陷阱,还不如大力扶持国有企业,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