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迂回之策(第3/4页)

崔向就趁热打铁:“再有,如果单城市和宝市试点成功之后,估计很快就会有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大家就会争先恐后的申请成为试点城市,为什么?因为都知道成为试点城市可以从省里伸手要钱!到时省里怎么办?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从源头堵住各个地市想要要钱的想法,不让他们有机可乘。”

崔向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变得更加聪明了。他现在和叶石生越走越近,不再事事和叶石生对抗,而是小事上合作,大事上引导,想方设法说服或打动叶石生,充分利用叶石生心软的性格,因势利导,让叶石生改变主意,最终达到赞成他的意见的目的。

可以说,崔向的策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叶石生不知不觉就和崔向的关系向良性发展,对崔向非常配合他的工作,处处替他着想深感满意,因为范睿恒和他的疏远,以及政府班子的几个副省长和他关系都一般,叶石生就觉得非常有必要和崔向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常委会上多一个强硬的声音。

叶石生虽然身为一把手,不过他感觉在常委会上没有几人和他保持一致,在省委里面也有些孤单。政府一块儿,范睿恒和他关系不冷不热,马万正似乎一直是中立,宋朝度现在渐渐露出锋芒,但他也没有表示出靠拢的意思。省委里面,政法委书记李炳文和他交流不多,除了正常的工作上的接触之外,就少有往来。纪委书记邢端台和宋朝度关系密切。统战部长张灿阳是个老好人形象,和谁都说得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谁也不会得罪。

组织部长梅升平,叶石生自认指挥不动,也不会和他一条心。其余几人,市委书记陈风,新来的宣传部长马霄,和他也是泛泛之交,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除了秘书长钱锦松还和他走得比较近之外,目前就是崔向最对他的脾气了。

如此一想,就显出了崔向的重要性,再加上最近崔向事事向他请示汇报,无比尊重他一把手的权威,叶石生就对崔向的好感,达到了最高值。

崔向的话让叶石生拿不定主意,他就说道:“试点城市本来就是新兴事物,单城市和宝市主动提出申请,是为省里分忧,理应得到省里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如果不批的话,会让省委失去公信力。”

“呵呵,叶书记言重了。批,是省里对单城市的扶持,不批,是省里出于综合的考虑,毕竟要顾全大局。”单城市和宝市的成功,让崔向也是吃惊不小,他也没有想到夏想会有这么大的能量,短短时间内就出了成绩。其实他劝说叶石生不批,也不是故意要和单城市作对,而是想趁机卡一卡夏想,不让夏想太顺了,要让夏想意识到他的存在,同时,他也有意等时机成熟时,好拿此事和夏想讨价还价。

因为,崔向意识到用不了多久,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名单就会出台,到时领导小组的人手肯定不够,需要扩大人员,估计会有综合三处。他想借机安插自己的人进三处,在即将到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潮中,先占领一席之地,也好分一杯羹。

“我的建议是,批是批,但不是现在,要压一压,过上一段时间再说。一申请就批的话,会给人造成错觉,都觉得省里的钱好拿,也会让其他地市觉得,申请成试点城市,就可以随意伸手向省里要钱,那么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不少地市申请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情。”崔向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叶石生被崔向说服了,想了想,就说:“单城市和宝市初步成功,现在就下结论说是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为时尚早,只有等三家以上的大型企业改制成功,才算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成绩,现阶段就提出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我看不太合适。”

崔向摇头一笑:“叶书记,您的步子不妨再大一些,既然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何副总理的关注下实施的,也要给何副总理一个喜讯才好,才能显示出何副总理的英明决定。我认为,我们不但要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还要将增加领导小组的成员,现在只有两个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领导小组的职能,应该成立综合三处,同时加强省委在领导小组的发言权……”

叶石生明白了崔向的意思,是想过去摘桃子,他摆摆手:“不妥,不妥,产业结构调整本来就是政府事务,又在何副总理的密切关注之下,我们的手不要伸得太长了,给上头留下不好的印象。当初何副总理提出问题的时候,我的态度并不积极,现在见到有了一点成绩,就再急不可耐地伸手去拿,吃相太难看了。成立综合三处可以,省委方面就不要再安插人手了,至少不要安插副组长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