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扬帆远航(第3/3页)

李达这才放心地拍着胸口道:“原来是这样,吓死为兄了。”

李达深知,李家的富贵不是巴结上了太师,更不是李家生意如今遍布整个中原。而是李逵做官了,不仅是做官,而且还是高品文官。

要没有李逵,李家不敢说瞬间就倒了吧?

肯定不会有如今的风光。

巴结太师府,最多也仅仅是暂时的权势。甚至,还可能让李家成为刘家的附庸。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李家人来说,难以接受。

但自立门户,恐怕这的差得远呢。

而李逵的布局,似乎有心要经略海外,这让李达不免担忧起来。这样的局面之下,李逵肯定在朝堂上会失去晋升的机会。

这也是李达自作聪明,李逵自从北伐前线回到京城,就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甚至在最后关头,放弃更大的功勋,就是为了能脱身。

他不被变法派接纳,至少没有将他当自己人。也不被保守派认可,因为他和章惇等人走的很近,但实际上,李逵更多的像是游离在双方之外的边缘人。

这也是他升迁很快,但真要是立功,眼瞅着要封王的时候,却被从前线拉回来的原因。

他离开京城,一方面是表示自己的不满;另外一方面,他不想继续和双方牵扯下去了。

甭管是章惇和苏辙,在他看来,前者虽表现出锐意进取地样子,可对于大宋来说,这样的锐意进取仅仅是比皇帝激进一些罢了。

后者稳妥,却少了开拓之心,更不为李逵所喜。

加上自己尴尬的身份,别说宰相之位了,甚至连要害部门的部堂都没有希望。这让他对官场有些心灰意冷。还有他明白大宋不可能让一个在战场叱诧风云的文官,担任宰相。政变的风险快直逼当初的太祖了,皇帝也不放心。

为此,李逵以退为进,干脆跑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

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至于皇帝赵煦,这位亲政以来快七八年了,做皇帝的水平越来越高。大宋的皇帝都是搞平衡的一把好手,哪怕出了个亡国的昏君,也是如此。

随着大宋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李逵这样立功太多的官员,肯定会被赵煦忌惮。

不是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吧,赵煦也不敢重用李逵。他家老祖太祖皇帝就是靠着掌握军权,窃取了帝位。如果李逵几年后带兵打下了燕云十六州,李逵猜测,自己很可能会被皇帝养在京城,高官厚禄,连京城都出不去。甚至还会给他一个王爵。

这种被圈养的生活,李逵说什么也不会愿意。

想来想去,只能是另辟蹊径了。

实际上,出皇宫的时候,赵煦也想到了李逵的心思,他之所以没有拦着李逵。那是因为如今李逵在军方,朝堂上的影响力还不会威胁到皇权。而君臣之间,还有那份情分在,所以才放李逵走了。可以说,走出京城的李逵已经明白,他再也不会有被重用的一天了。

既然如此,为何他不做一把大的?

没过几天,李逵就给手下人出了个难题,他要巡航辽东内海。

晁盖,刘唐,几位梁山头领被选在内,还有登州船厂的船工,不少都是操船的好手,加上李家族人,浩浩荡荡五百人,将分坐三大船,出海巡航。

栈桥上,李逵面无表情地站在船舷,俯瞰船舷下的人群,冷冷道:“放缆绳,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