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辽帝崩,要随礼吗?(第2/3页)

如果这样做的话,说明两国的邦交还是正常的,既然邦交正常,那么双方之前签订的所有条约是否也要履行?

皇帝赵煦如同吃了苍蝇似的恶心,真不想搭理辽国。

可正如苏辙说的那样,一旦大宋承认和辽国兄弟之邦的关系,岂不是说,大宋在北线虽然获得了一场大胜。然后过段日子,该给辽国的岁币还得给?

凭什么?

这不是说,大宋的胜仗岂不是白打了吗?

不仅如此,按照协议,双方的国界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认定了下来。是否到时候,不仅燕州和涿州没有了,连同州,易州等大宋占据的城池也要让出来。

站在苏辙的立场上,断绝邦交,无可厚非。但是在人家当家人死讯传来的时候断绝,不厚道。

都已经兵戎相见了,还有什么说的?干就完了。

可问题是,林希是礼部尚书,辽国来使,如果拦在国门之外,岂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失责?不仅如此,大宋的官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错误,被攻讦,然后不停的被袭扰,最后变成不可饶恕的错误,离开朝堂。

林希冷冷的撇了一眼苏辙,后者老神在在的样子,仿佛刚才说的话,根本就不是出自他口似的。

林希明知坚持会引起人不适,可宋辽邦交没有断绝,他就得按照礼仪来。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他别无选择:“苏相,我们谈论的是礼仪,生死,乃天地之大礼,不能等闲。辽国使臣在关外,拦着不让进,非我华夏待客之道。”

“辽人不是客人。”

苏辙耷拉着眼皮,轻飘飘的反驳一句。

按照赵煦的经验,这伙人接下来得吵起来。他看向了章惇,问:“章相的意思呢?”

章惇为难了起来。

要是大宋能一口气灭掉辽国,考虑都不用考虑,直接把人赶走就行了。

可问题是,灭不掉。

这个时代,想要灭掉草原帝国,只能是草原帝国。

或者说不是灭掉,而是吞并。

这是草原的规则,强者通吃,不断的吞并周围的部落。变成自己的部族。等到足够强大的时候,建立帝国。

匈奴是这么干的,突厥也是这么干的,契丹当然也只能怎么干。

可是农耕民族,是无法吞并草原部族的。因为双方的战争空间不一样。辽国幅员万里,靠两条腿,从东走到西,没有三个月下不来。中间连个城镇都没有,战争越持久,补给线就越长,哪怕大宋占尽优势,最后也会因为补给而被拖死。而草原骑兵不需要补给,靠着掠夺和游牧就能发动一场针对万里之外的战争。这是大宋绝对做不到的事。

章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正如苏辙说的那样,大宋如今该如何应对辽国?

双方都爆发了血案了,还当兄弟,肯定不合适。

可堵着辽国的使臣,告诉对方,报丧可以,新君登基要观礼也行,不过条约要重新签订,就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

章惇冷冷道:“陛下,虽说礼不能废,但宋辽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条约。”

平日里笑呵呵的曾布,却在章惇没说完之前,开口了:“陛下,如此一来,大宋有落井下石之嫌疑。”

林希听章惇的话,心头一冷。

他可是章惇的人,还是同乡兼同窗,都算是欧阳修的弟子。毕竟他们是一科的进士,算起来,曾布和他也算是这层关系。

可是让他愤恨的是,章惇却并没有支持他。

反倒是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曾布,对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不知道辽国皇帝死了,大宋去奔丧,很憋屈吗?

难道朝堂上就他一个二五仔?

可问题是,大宋并没有明面上和辽国断绝邦交,他一个礼部尚书,总不能去做门下侍郎做的事吧?

门下省管朝堂监察,别看苏辙如今不显山露水的,越来越像是个老好人。可问题是,这家伙真要是固执起来,皇帝也拿他没辙。

给曾布一个感激的眼神,这时候林希真的是把曾布当好人了。虽说感觉上,他不认为曾布会真心帮他。

曾布笑了笑,看向皇帝赵煦道:“陛下有所不知,辽国皇帝要是别人也就算了,但是耶律洪基驾崩,咱大宋还真得去。”

皇帝赵煦皱眉道:“难不成耶律洪基对我大宋友善,我大宋才得以礼相待吧?”

这话出口,显然表示皇帝心情很不好。

皇帝有种被逼着做不乐意的事样子,负面情绪顿时充斥着全身。

曾布不在意的笑了笑,大宋的皇帝,跟人讲道理……尤其是跟文官讲道理,似乎从来都没有赢过啊!

曾布不敢说自己智慧冠绝朝堂,但也不是鲁莽之辈,不可能轻易落人口舌。同时,说服皇帝,对他来说,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