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兵统局的新员工(第2/3页)

李逵指着朱富问:“你们都学到哪里了?”

“回二哥的话,小弟学到了《论语》。”说完,朱富挺起胸膛很骄傲地说道。

李逵又问:“朱贵呢?”

“我哥进私塾的时候都十六了,羞于和六岁的童子一起读书,他没脸去!稀里糊涂的就跟着我瞎学。”朱贵尴尬不肯说,遇到了敢将他老底都给掀了的兄弟,他也只能用眼神威胁一二。

在京东东路,能称得上一流书院的不是没有,徂徕书院就是大宋最好的几家书院之一。就这哥俩读书的路数,根本不可能考上好书院。别看蒙山书院已经被划归到武校的范畴。被书院界所鄙视。可即便是蒙山书院,也要培养学生写策论,懂得兵法,研究典籍。就朱贵和朱富这样的学生,连县试都没指望考过的,解试更是痴心妄想,蒙山书院的山长没瞎眼的话,这等货色说什么也不会收。

颜夫子在沂水县也算是有点小名气的私塾先生,他的私塾里,主要给蒙童启蒙。要说颜夫子有水平吧,这沂水县上百年没出过进士,就是最要的写照。而且,颜夫子还是李云的启蒙老师,李云在他跟前,啥也没学会。

颜夫子的教学大纲就三样:《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论语还是残缺的。他还会一些《千家诗》,尤其是擅长劝学的诗词。

比如说真宗皇帝的《劝学诗》。

别小看真宗皇帝一直认真搞笑。这位先帝迷信过头,喜欢封神仙,改自家老祖宗,将三条腿的蛤蟆当祥瑞、拿了条狮子狗当麒麟……被底下官员骗的团团转的皇帝真的不学无术。

真宗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但是他的才华被自己的搞笑给掩盖了。

比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娶妻莫恨无良媒’,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可都是出自他口。

而这几句,在大宋私塾启蒙教育之中,是最为受欢迎的激励诗。因为这首诗概括了读书的真正目的,要发达,要美娇娘,就读书。

颜夫子也就会这类的诗,指望颜夫子教授的学生进入徂徕书院,入太学,中进士,这是没指望的。即便以夺取武进士为终极目标的蒙山书院,也不能收取颜夫子教过的学生。真要是才智卓越之辈,怎么会去颜夫子门下读书?颜夫子的水平,最多也就是教出几个账房先生的水准。

蒙山书院就是解千和解万兄弟读书的地方,其实这个书院不能算是书院,如果说成是蒙山武校,更为贴切一些。

朱贵还解释起来他们的遭遇:“后来,考书院失败,咱们哥俩也觉得没脸见云哥儿,这才想着去做生意,也好有个安身立命的营生。可做生意,也需要本钱,咱哥俩手上不宽裕,前段日子遇上了燕顺,他说帮我们筹备做生意的本钱。而且他说,他做生意以前就做的极大,财源广进。”

“就你们这样的,还敢做生意?能数清楚钱吗?”李逵嘲讽道:“这个燕顺不是什么好鸟?你们为何要听他的?再说了,这厮会做生意,还会做这无本的买卖?”

“我们也没有做过这等买卖,只能先跟着试一试。谁知道这厮上次就动手杀……”

“兄长,别胡说啊!”

“唉呀,二哥,别打我,我错了。”

朱富被李逵一脚踹到之后,立刻爬起来,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

燕顺这货是什么人,李逵不见得比朱贵和朱富知道的少。吃人心肝的人渣,李逵就想出来,这货怎么就养成了这等嗜好。不过如今好了,这货死了,也算是干净。不过燕顺应该不是一个人,他也有手下,似乎还是个山寨的寨主。

李逵指着朱氏兄弟,道:“你们将知道的都给我说说,尤其是燕顺。”

“燕顺是莱州人,在青州扯旗立山头,只是听说手下人不多。前段日子来了二当家,他就有了出门做生意的机会,可惜这次没来。死去的两个汉子,都是他的得力手下。如今他准备扩建山寨,可惜手上没钱,想要下山来筹备钱粮。他来我们沂州是盯上了咱们这里雪花盐。二哥,真不是我们想要卖您,这我们也是刚知道。”

李逵摆手,让朱贵继续说。

朱贵陪着小心继续道:“燕顺这厮多次邀请我们去山寨入伙,还说他山寨来了个好手,准备凑齐五虎。我和我兄弟朱富要是去了,坐第三第四把交椅。”

“那不错啊!看来燕顺很器重你们兄弟,为何不去?”

李逵觉得朱贵和朱富都沦落到打劫的地步,可让李逵诧异的是,朱贵还挺有底线,黑着脸道:“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和兄弟朱富和燕顺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块去。”

“呦呵,还挺能说,都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看来已经读过《论语》了。”李逵嘲讽的口吻说的朱贵一点脾气都没有。读过《论语》还去做劫道的生意,显然这书是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