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打出来的才是实力(第2/3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今李大人虽已经手握雄兵数万,但这些人并非是我大宋之人,而是青塘寺院的僧侣拉拢来的唃厮啰人,他们对寺院和僧侣敬畏,但对我大宋毫无敬畏之心。尤其是寺院和僧侣,如果他们看到我大宋没有动用军队,没有展示军威,自然会觉得大宋不过如此,没有了畏惧。很容易让这股势力膨胀起来,一旦被有心者利用,青塘会再次远离我大宋,难以控制。这是第三打。”

……

解释的这么清楚,童贯自然亲明白了,李逵的建议正确,青塘必须要打,而且还要将其打怕了。要不然,遗患无穷。

种建中怕童贯听不懂,用了一个通俗的解释:“童公公,这就像是两个汉子打架,一个是壮汉,一个是矮小瘦弱之人,壮汉力气大,不出手,弱者不敢动手。李大人的意思就是,让青塘人明白,咱们大宋随时随地都能揍青塘,但青塘却不能。”

汉子?

童贯捂着胸口,感受到了无数的伤害。他不就是不能人道吗?这么的小缺点,为什么总有人揪着不放手?

哼——

童贯冷哼一声,走开了。他认为自己要是继续没脸没皮的混在他们中间,会被气死。

走开是走开了,但童贯拿着李逵给他的信,这关乎到大宋的国事。国家没小事,心怀大宋的童贯,自然不敢耽搁。

仔细揣摩了李逵的信件上的内容,全信就表达了一个意思。青塘的反对派全被困在了青塘城,大宋想要让河湟之地安宁,就不得不派遣最强大的军队,用最雷霆的攻击,攻破青塘城池,给所有的青塘人足够的威慑。

踌躇良久,童贯开始写秘折,给皇帝的秘折很重要,这是他身为监军的最重要的任务。

其次就是琢磨给安焘的公文,这也很重要,万一安焘会错了意,所有的误解就需要童贯来承担。这是他无法承受的怒火。

最后……

关系到国家大事,童贯更是不敢有任何懈怠,却落笔之时感觉到了自己的词穷。他是个宦官,读书也仅仅在认字的基础上而已,真要让他从谋略上入手,恐怕真的为难他了。

“公公,可有下官效劳的地方?”

京川关根本就没有几间像样的屋子,童贯冥思苦想的样子,让种建中想到了缓和他们关系的办法。不就是公文不好写吗?

这个简单,他可是做了二十年文官的人呐!

其实种建中也着急,他怕战机稍纵即逝,万一失去了这次的打好机会,对于大宋来说,就要按照王韶当年经历的事,一步步,一场场的大战。这对于大宋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局面。这才有了开口帮忙之心。只有尽快让皇帝和安焘下决定,才是眼下的关键。

冷不丁的,童贯被吓了一跳,扭头惊叫:“你从哪里冒出来的?”

种建中有点委屈,他扯着嘴角无辜道:“公公,我一直在边上啊!看公公想的入神,这才有此一问。”

“咱家可是要给皇上和安学士写公文,你觉得你能写?”

童贯鄙夷地冷哼道。

让他没想到的是,种建中会错意,还以为他被童贯瞧扁了,认定他恩荫的官员没文采。种建中表情憨厚道:“公公,我是横渠先生的入室弟子,应该没问题。”

横渠先生在大宋也有名气,当然和苏门两兄弟,曾家六子无法比。但也算是名师。尤其是横渠先生张载还是明道先生程颢的表叔,而明道先生程颢曾经是大宋皇帝赵煦的老师。按辈分来算,种建中还是赵煦的师叔。

可是面对帝王,这长辈的名分不敢提,也不能提。

童贯心头堵着一口气,冷着脸道:“按咱家说的意思,你来写。”

他认命了。

以为自己很重要,很厉害。

可是总有人对他进行打击。

军中急报,连夜送出之后,只能等待。

其中童贯动过抽调兰州的德顺军和飞廉军。但是种建中却反对,理由有二:“兰州靠近西夏,怕我军被西夏人渡河之后,切断了退路,成为孤军。其次就是,兰州需要继续囤积更多的粮草,飞廉军和德顺军在兰州的军队应该不遗余力的押运更多的粮草运送到前线,为大军出发做准备。”

也许是习惯了被挫败的窘迫,童贯对种建中的建议没有反对。

再说李逵,他也有事发愁。

如今已经快过六月了,青塘的冬天很不利于作战,想要在当年解决战争,就必须在十月前,也就降雪之前将青塘城拿下来。

可是他手中别看有五万大军,都是对攻城毫无经验的青塘骑兵。甚至连野战都够呛的士兵,让他不敢对青塘下手进攻。

他可知道这些刚刚脱离奴隶身份的青塘人的内心是多么的孱弱,一旦攻城不利,这帮乌合之众就会作鸟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