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庙堂之上(第2/4页)

程知节挺了挺肚子,对张川道:“以后军中一应,都由监军全权处理,有什么军情,你去向他禀告吧?”

“是将军。”

“大人,金明寨还在我大宋手中。”

张川单膝跪地,佝偻着后背,却一点也没有那种蜷缩的委顿感,反而给人一种锋芒乍现的感觉。公子哥不见了,转而在战场上变成了一个杀伐果断的将军。

抬起脸的那一刻,张川脸上的一刀殷红的刀疤让呼延灼吃惊起来:“张川,你受伤了?”

“没什么,被党项人的刀刮了一下。”张川风轻云淡的口气,仿佛就像是磕磕绊绊的似的轻松,但身为将门子弟,呼延灼却清楚,这条刀疤的危险。要是党项人的刀在进一寸,张川就会身负重伤。甚至当场毙命也不是不可能。

李逵坐在火堆边上,让张川起来说话:“张川,说一说情况。”

“党项人很奇怪的是之前几天的攻城忽然间杂乱起来,算起来应该是我从金明寨出城之后来肤施求援的前一天,就有了这种迹象。可是当我军骑兵出现之后,党项人的进攻就有模有样起来,至少不会动不动就溃败。如今金明寨的情况非常不好,随时随地都有陷落的危险。”

说到这里,张川忍不住咬牙担心起来,他恨自己,无法牵制更多的党项军队的精力。

要不然,金明寨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

李逵拨弄了一下篝火,木柴燃烧之后的火星子随着热气往半空中升腾了起来,煞是好看:“现在你的任务已经完成,最多两日,我军就能抵达金明寨外围,届时金明寨的攻城压力就能大大减弱。现在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天是否会下雪。”

“下雪?”

张川并不觉得下雪会耽搁宋军的救援,但看李逵凝重的表情,他迟疑起来。

难不成?

甩掉脑袋里乌七杂八想法,张川朗声道:“人杰,我自幼在西北长大,这天气不会下雪,至少三五天内不会。放心好了。”

“好,有你这话,我至少能够安心不少。”李逵担心下雪,原因就是火炮在雨雪天气基本上等于是废物疙瘩,这要是下雪天救援,李逵担心伤亡会打到让自己无发承受,甚至一场惨败也难以避免。

好在有张川的经验,让他至少放下了心头不少的担忧。

李逵宽慰道:“张川,你和你的人准备一下,去肤施城内修整。等三日之后,修整的差不多了,再出城寻找战机。你这样是不行的,即便你不想休息,你的士卒也需要休息。”

士卒的体力有强有弱,而且一点透支了体力之后,军队的战斗力将被大打折扣。

李逵看到张川充满血丝的眼白,就知道张川没有好好休息。他担心张川指挥的这一千骑兵快废了。看到张川的样子,呼延灼若有所思,探头探脑的凑上来道:“大人,我也可以指挥骑兵。”

不同于大宋其他将门出来的子弟,大部分都是步兵指挥的好手,但呼延家族是尾数不多的骑兵将领。从高祖呼延灼开始,呼延家族就有一套完整的训练骑兵骑战的秘笈。呼延灼从军以来,却只能在步兵之中混迹,颇为不甘。

这时候毛遂自荐,自然是看准了张川已经是强弩之末,想取而代之。

再说了,张川指挥的军队是殿前直属的禁军,而张川算是西军的将领,要不是无人可用,也轮不上张川来指挥。

可是李逵却段然拒绝道:“不行,你的任务就是在党项人大军出现之后,在对方发起攻击之前,将我从吕公哪里讨要来的八百辆大车扎一个营寨,保护我军步卒不受党项骑兵的正面进攻。”

见呼延灼这时候还想着他的骑兵,张川急了,站起来道:“大人,末将还能顶得住。”

“不行,休息是必须的,你们现在的状况非常不好。李云的骑兵先一步回来,军队避开了党项人的主力,只是袭扰。伤亡虽然不大,但士卒已经疲惫不堪,要是继续留在战场上,一旦要有硬仗打,岂不是一触即溃?”

李逵倒不是真的舍得让这两千骑兵回城,主要是再不休息,人受不了,马也受不了。

张川这才无奈,带着骑兵缓缓朝着肤施城而去。

呼延灼还跟在李逵后头,推销自己是大宋少有的马军将领,不能让他去的步卒将领。可李逵猛然回头,盯着呼延灼道:“张川是为了就亲爹而想要拼命,你又为了什么?”

呼延灼口拙,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李逵。

这天夜里,延安府的野外,天气越来越冷,半夜里还听到了狼叫。

而在东京城内,庙堂上的气氛似乎也很不对劲。自从西北战事起来之后,枢密院的人都傻了。原先都事堂和枢密院商量的结果是先河湟再西夏,毕竟西夏已经和大宋打五十年,双方各有胜负。按照胜利的数量来说,大宋占有。按照战果来比,西夏占有。河湟的青塘吐蕃已经被宋军灭过一次,宋军对青塘吐蕃有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