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急着当姐夫的皇帝(第2/3页)

本来无所所事事的韩夫人一听,心都快化了,暖心,太暖心了。

老刘家招女婿,终于招到了合她老人家心意的了。

李逵的表现让刘太师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他看不透李逵。

张教头的女儿贞娘,刘太师才见过,端端的是粉嫩乖巧,惹人怜惜。即便和自家女儿相比,也是各有各的长处。

刘家靠什么富贵的?

投机?

错。

运气?

错。

巴结人?

更错。

刘家真正依仗的是出色的长相,刘清菁在宫廷之中,这么多精挑细选出来的女官之中,还能鹤立鸡群,靠的就是长相。除了长相,她几乎是一无是处。性格不好,脾气大,爱耍小性子,喜欢多嘴,距离知书达理也是颇为遥远。但是她就是漂亮,漂亮到连皇帝赵煦被她迷倒。

贞娘的长相能和刘清芫有的一比,显然,刘太师觉得李逵虽是未来女婿,但以己度人,男人怎么可能不偷腥?

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可一回头,看到自家夫人目光中透露出的那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欣喜,顿时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厮不会是计谋吧?

毕竟,李逵虽然长相粗鲁些,人高马大,肤色也黑了点,虽说不难看,但真和俊俏不搭边。李逵能在刘太师这里挂上号,就是因为当初给刘太师出谋划策。当年要不是李逵建议刘葆晟送钱给大宦官冯世宁,贤妃也不可能在步步危机的宫掖之中站稳脚跟。

要不然,贤妃当初选择的办法就是刁蛮,蛮不讲理,反抗所有对她敌视的势力(主要是孟皇后极其跟班)。

可自从有了冯世宁的支持之后,贤妃也成了宫中的一方势力,经常能不动声色的和孟皇后掰掰腕子。

按照刘葆晟对李逵的了解,李逵这家伙十四岁的时候就能搀和宫斗,并且还一眼看出了关键点,这家伙就是个一肚子坏水的狗头军师啊!怎么可能如此纯良?

越想越不对劲的刘太师,等李逵走了,对自家的夫人道:“夫人呐,人杰不是简单的人。”

“那是自然,要不然也不能进士及第。”韩夫人慵懒的喝了一口香茗,连打量自家老爷们的心思都没有。

“我不是说他科举及第,我说他很聪明。”刘葆晟担心自家女儿被李逵这厮骗地团团转,按理说,女婿聪明是好事。可是太聪明,聪明到连老丈人都担心的地步,显然就不那么美好了。

韩夫人横了一眼刘太师,称赞道:“这孩子人聪明,心也好。”

得,算他多嘴。

刘太师也是有脾气的人,反而不想说了。

韩夫人喜欢李逵是因为他中了进士及第?还是之前帮过刘家,甚至对刘家有过救命之恩?都不是,他喜欢李逵的原因很简单,凡事上报,立场正确。纳妾不是错,错的是,女主人不提,自家男人却擅作主张,这才是大逆不道。

她早就被李逵的正确立场给折服,相比之下,自家的丈夫反而让她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刘家需要子嗣,难道韩夫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还能拦着不让刘太师纳妾不成?

但刘太师纳妾,经过她这个女主人同意点头了吗?

是她这个女主人挑选的人吗?

最后偷偷摸摸搞小动作,弄成既定事实。刘葆晟就是因为先斩后奏,这才引起了韩夫人的莫大不满。

刘葆晟回到书房细细琢磨,顿时回过味来了,觉悟啊!果然是能中进士的人才,自己绝没错。他琢磨着,当初要是自己不先提出来,就他太师国公的身份,自家夫人身边肯定少不了要让刘葆晟家里有个继承者的意思。

让给族的侄子,就韩夫人那小心眼的劲,能捏着鼻子认了?

最后……还不得麻溜的给自己找小妾?刘葆晟越想越后悔,自己立场歪了,造成了眼前家宅不宁的局面。要是当初李逵在边上出谋划策,说不定家宅安宁,还能享齐人之福。也就是刘太师没让他夫人自己提出纳妾的事,要不然,韩夫人娘家带来的侍女说不定就派上大用了,老是老点,但也不见得不能生娃不是?

再看韩夫人,对李逵的表现满意至极。

男人,要懂得取舍。

有时候让出去的东西,一转眼,就送过来了。

收下,反而成了情分。

一转眼,就该到李逵下聘礼的日子。

宫里派遣的官媒也成双成对的出动。

京城在喜庆的事上,不喜欢单数。媒人也是如此。官媒是半官方的成员,京里的高级由礼部管辖,是有资格头上蒙黄头巾的高端人才,专门为官宦人家,达官贵人牵线搭桥。

当然,家族结亲,尤其是权贵门第的家族结亲,一开始就没官媒出面的资格。等到官媒出动,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