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钦差(第2/3页)

高俅微微蹙眉,他对于江湖人有种本能的厌恶。虽然行事作风和混混很像,就像是汴梁的混混,就算是天大的事,也知道杀人要偿命,做不得。可是江湖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把自己的命当命,自然也不会把别人的命当命。

李逵还有一个疑惑需要贾道全解答:“之后你起兵造反……”

“你把我带着人马攻打高家庄当成是造反?”事到如今,连贾道全都觉得有点见不了人:“攻打高家庄是因为私愤,和造反没有关系。要是打下了高家庄,然后攻打汝阴县城,那才应该算是造反。”

“所以,你至今才不认罪?”

“认了,可惜徐让觉得我罪孽太小,他想要拉人下水,我没答应而已。”贾道全不屑道,他是成为阶下囚了,但是徐让还不配用酷刑威胁他。

“拉人下水?”

高俅顿时紧张起来,他还以为徐让胆大包天,想要将苏轼拉下水一起祸害。这可是他的靠山,怎么允许一个小小的通判对苏轼背后捅刀子?

“他一个通判,朝中无人照应,又胆小做了墙头草,谁会重用这么一个人?”贾道全是官,虽然不大,但是做官的道理他是很清楚的,徐让把他当成了加官晋爵的机会,于是就想办法乱咬人。苏轼他咬不动,但是前任呢?

他只要咬住一两个不放,到时候朝廷碍于脸面,或许也会升他的官。

加上实打实的功劳,他至少可以摆脱低级官员的身份。

想知道的都知道了,再问也没有什么用。李逵觉得应该走了,临走被贾道全叫住了,贾道全迟疑了一会儿,最后才狠心问道:“李逵,我的家人……”

“女眷都走了。管家丢河里了。”

说完,李逵扭头就走。

没想到贾道全却挣扎着对李逵的背影喊道:“徐让是高孝立的人。”

高俅追着李逵后面问:“李逵,你们去高家庄帮忙了吗?刚才贾道全说的最后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会让我等小心徐让下黑手吧?”

李云冷笑道:“掰了。”

“怎么就能掰了?虽然高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高家也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学士过不去吧?”高俅也知道高家在交战当天,确实做事不妥。可总不至于他们理亏了,还要高额状吧?还有没天理了?

回去的路上,高俅六神无主起来,阴谋诡计,苏轼肯定不擅长的。真要是担心徐让和高家联合起来,万一针对学士不利。那就麻烦了。

李逵有点烦,低声道:“师祖无忧,可能对我不利吧?”

“要不回去劝劝师祖他老人家提审贾道全吧?”

高俅抬起头,看向李逵,他心里也没什么底气。之前,徐让和苏轼的配合都很好,这些高俅都看在眼里。可是当官就看表面,就是大错特错了。要不然苏轼当年也不会遭那么大的难了。

面对高俅的劝说,苏轼浑然不在意。高俅不过是个小厮而已,在他看来,高俅有点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指着高俅道:“审案,缉盗,这些都是通判的公务,我插手似乎不妥。即便通判不做,还有推官。”

“但是父亲,这是大案。而且一直拖着,恐怕对外也不好说。”

苏过没有苏轼那么乐观,之前苏轼的加急公文送到了各地,开封自然是要最先通报的。原本平定了叛乱,本来就是苏轼的大功劳。可是案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容易生变。如今朝堂上,对苏轼不满的人很多,万一有人对着此案做文章。岂不是到时候,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无奈之下,苏轼只能接受。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每一次审问,徐让都要找各种理由参加,而且询问的时候,有越权的嫌疑,或者是故意把案情往复杂了说。

苏轼糊涂的时候很多,但并不是说他看不出来有人糊弄他,他仅仅是装糊涂而已。

尤其是这个人还当着他的面糊弄他。

这让他在不满的同时,对徐让有了一些提防。

这日,苏轼提审之后,高俅写好了证词,按例,贾道全签字画押之后,交给了苏轼确认。

苏轼故意拖长了个长音,对徐让问:“徐兄,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士,下官以为,贾道全一个小小的仓监,实在没有胆子造反。或许还有同伙,至少他不该是头脑,必然受命于人。”

“徐大人,你知道幕后黑手是谁?”

苏轼平日里都是一副和蔼的样子,脸上堆着笑,白白胖胖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可爱一些。就算苏轼已经年纪不小了,但他的眼神柔和,表情和气,从来没有阴暗的晦涩。可是就在刚才,苏轼却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看向徐让的眼神更多的是带着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