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5页)

“大将军。”李明理的手心忍不住的轻轻发抖,便又压低了声音:“大将军,梁王……”

“明理!”听到梁王二字,苏战的面色猛地一变,他抬起头来,眸光利若鹰豺虎狼一般:“多年来,我与你娘皆视你若亲子,你年轻一时不察,不及梁王老谋深算,一时想岔,我不怪你,可到了如今这步,你若还这般执迷不悟,就休怪我现在便派人将你押回西北!”

李明理多年来汲汲营营,便只是想保住全家上下的性命,哪怕担上了不臣谋逆的恶名,可只要一家人的性命还在,在他眼里,便都算不得什么,更莫提,李明理自认,以他与大将军一家子的本事,哪怕是隐姓埋名,再回西北去做马匪,也照样能够荣华富贵,逍遥一生。

但他却也知道,大将军虽不讲究什么忠孝,但他却在乎儿女的名声前途,大将军当初就是为了给亲族儿女寻一条光明正道,才投了西北军中,如何肯为了自个的性命,便叫他们几个儿女再过回那见不得光的日子里去?更莫提,苏夫人她将门虎女,一世忠贞,想来,也是定然不愿辱没门风的……

在这样的目光之下,李明理也忍不住的低了头,面露痛色。

苏战见状,便又叹了一口气,难得的柔下了声音:“你还不知道,昨个你大哥传了信来,你大嫂如今也怀了身孕,我与你娘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只要你们几个都好好的,我与你娘便是当真去了也是甘之若饴,可你若是为了爹娘的性命,便连累你的兄弟妹妹,那我们才当真是死不瞑目!”说到这,苏战又重重的拍了拍这个二子的肩头:“孩子,你一世精明,莫要在这个时候走了窄路!”

看出李明理听了这句话之后,低着头,却未曾反驳,显然是听进去了的,苏战这才放了心,点点头,便要牵马与周统领一众一并离去。

李明理却又想到了什么一般,忽的又伸手拉住了苏战:“大将军……我,还有一法。”

苏战停了下来。

李明理咬了咬牙:“将军,可讲此事内情与赵暗……小陛下直言,里应外合,助其除去梁王之祸!”

听着这话,苏战倒是当真诧异了起来:“依你看,陛下……有这般心胸?”

这个法子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其唯一凭借的,就是当今陛下能有多仁德宽厚,连这般明白在眼前的西北旧部刺杀都能轻轻放心,且还能一心信任苏家,将这般涉及护卫宫龙羽卫的大事,都交给他苏战。

是生是死,全凭着帝王一念之间,也正是因此,此法说简单也简单,但说难,却也难道了极处。

可在李明理的口中,却是一向认定帝王之家,刻薄寡恩,当今陛下与先帝一脉相承,都对苏家忌惮已久,决计不可相信。若非如此,他也不会私下里去牵扯了梁王。

李明理闻言,虽然面色难看到了极处,但还是一字字的开了口:“从前的确如此,但自我归京,观其言行……或许,当真可以一试。”

李明理说出这话来,也并不是毫无缘故的,因着梁王的缘故,他这几个月来,知道了当今陛下不少内情。

在家里人看来,是明珠自打进宫之后,就一向都无宠,苏家又已配合皇家交了兵权,正巧明珠又在重五宫宴上受董氏诬陷,毁了名声,又已遭了小皇帝厌弃,故而才在家里上奏之后,便顺手推舟放了明珠离宫出家,因此并算不得什么。

但李明理却知道实情并非如此,赵暗投那人,不但不像家中以为的那般压根不在意明珠,恰恰相反,他对明珠是当真放在了心上的,甚至于即便出了宫宴之事,他都仍旧决意立明珠为后。

之所以能出宫,只是因为明珠严词拒绝,一意孤行,决意出家,赵暗投闻言之后竟也当真答应了!

此刻叫李明理下定了决心,对苏战说出这个法子的缘故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

身为天子帝王,对于自己后宫之中,予取予夺的妃嫔,有意隆恩册后之时,换来的却不是感恩戴德,欣喜若狂,而是想要拒绝出宫。

在这般情形下,赵暗投没有恼羞成怒,没有震怒责罚,不依不饶打入冷宫,最后不单当真应下了,甚至于还为明珠赐了一道为国祈福的圣旨,叫明珠太太平平的出了家。

即便是对赵暗投早已诸多成见的他,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赵暗投的胸怀称得上一句宽广,放在帝王之中,便更是难得,并非他从前认为的,与先帝一脉相承的昏聩狭隘之辈。

再加上之前未曾听信董家谗言,没有叫明朗尚玉轮郡主,也没有召大哥回京。

如果……如果赵暗投是这样的帝王,李明理抛去成见,便也的确认为这个法子,当真可以一试。

看着二子面上的认真,苏战想了想,便也当着点了点头:“也罢,我去行宫,且看看陛下是何意,若是还有转机,便按你所说之计试上一试,即便不成,能叫梁王这小人难过,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