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同盟国的作战计划(第2/2页)

因此,在6月15日傍晚,下述各部队已达到完全的战时编制:属于集团军群的3个驱逐旅,配属给集团军的7个驱逐团,以及比利时驱逐旅。沿边界上已经动员的有配属于军的30个驱逐中队,这些中队经过完全动员后可组成属于军的30个大队。同样,法国和比利时的所有的防空驱逐机大队、高射炮团,以及所有的搜索、情报、通信等勤务部队都已动员起来,准备投入行动。

总之,到了6月15日傍晚,由于秘密动员,法国和比利时的全部防空兵力和兵器均已达到完全战时编制,并准备行动。属于独立空军和配属航空兵的所有驱逐机部队都已全部动员,只有军属的30个配属航空兵驱逐大队例外,它们还没有组建为孪生中队。换句话说,只有30个驱逐机中队未准备好,它们将在第二天,即16日才动员。

因为德国在海战的地位不重要,海军配属航空兵还没有采取任何秘密动员的步骤。

6月16日的部署

虽然到6月15日上午10时,一切避免战争的希望都已放弃,同盟国在采取决定性步骤上仍是犹豫不决。为了人道的缘故,为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声誉,他们不愿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他们花去几个小时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进行十分频繁的电报往来。直到凌晨2时,著名的德国电报到达了,电报申明,从那时起,德国认为它已与法国和比利时交战,上午6~7时,德国的独立空军将入侵它们的领空,并且出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它将被迫轰炸所有进行动员、军队集结或调动的中心。

虽然警告是简短的,它却等于放弃了突然性的好处。每个人都会认识到,已经给过警告了,故而德国可以在世界舆论面前为自己不受限制地使用航空化学武器做某种辩护。尤其在战争的头几天,在所有的中心,从最大的到最小的,都有军队在集中和调动,因此同盟国的全部中心都同样地受到威胁。

同盟国军事当局不把敌人傲慢的威胁当成一回事,决定采取主动入侵敌国领土,为此目的,发出如下的命令:

1.独立空军的第一和第四驱逐旅于上午6时起在科布伦茨——美因茨——阿沙芬堡——维尔茨堡地段(这些城市均在德国境内)巡逻,以抗击企图向边界前进的任何德军。

2.比利时驱逐旅的第一团在6时起为同样目的在科隆——科布伦茨(这些城市均在德国境内)前线巡逻。

3.独立空军的4个夜间轰炸旅以其现有的中队(达到战时实力的半数)立即起飞,根据早已准备的计划去破坏莱茵河上的桥梁和最重要的火车站。

4.独立空军的两个昼间轰炸旅,以其现有的飞机(战时实力的半数)于6时越过边界去轰炸汉诺威、马格德堡、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市区。

5.独立空军的侦察团以其现有的飞机(战时实力的半数)对柏林方向侦察。

6.在没有进一步指示之前,所有属于独立空军和配属航空兵的驱逐机部队都处在防空总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之下。

为了让德国承担破坏国际会议协议的责任,同盟国命令轰炸行动只限于火车站,并只准使用高爆炸弹。法国和比利时的航空兵人员在受到敌人的恐吓后,决定去战斗,压倒敌人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