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1926年补充(第3/14页)

在一战时期,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根本没有考虑要怎样去夺取它,那时的飞机全部是作为配属兵器,不被重用。大战爆发的时候,航空兵初具雏形,只有一些没有实权的人相信它,这些人在当时也被看作是不安分子、妄想者。当时各交战国并不相信航空会给他们带来多大好处,大部分人也不了解它。只有德国对空中作战有些许认识,遗憾的是,德国最终偏离了轨道,他们选择了齐柏林飞艇而放弃了飞机。

而当时的一些非军事技术专家却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一新事物,航空兵能参与到战争中,他们的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只不过是被当作二等勤务兵。在意大利,有一段时间它就被闲置在后勤保障队(类似美国陆军的军需兵)之下,没有人注意它,直到敌人的炮火攻击到总司令部,人们才想起使用它。

这种条件下,航空兵是不可能担当主力作用的,经验主义使它只能执行局部的、有限制的行动,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航空兵在战争中取得的成果都应归功于那些思想勇敢、前卫的人们,他们在没有任何支持,甚至都是反对的情况下,完成了许多工作。当然,我们也不能夸大航空贡献,它并不能掌控战争的全部局势,在当时的条件下,它只能在狭小的领域展示它的作用。这些主动、勇敢的人们想引起最高军事当局对航空兵器的重视,想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来实现战争的胜利,但这一切都遭到当时军事委员会的白眼。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空中队伍是不可能出现的,它实际的发展也只能是发自本能的、没有任何指导思想的零乱活动而已。

侦察机和轰炸机能从高空清楚侦察和投下物体,人们接受了它;而为了防御它所造成的损害,人们也接受了驱逐机。战争中的空中活动也就止步于此,没再前进一步。在整个战争中,空中力量的较量无非反复地相互侦察、轰炸、驱逐,有优势的一方比劣势的一方进行更多的侦察、轰炸、驱逐。航空兵就这样被地面部队控制,成为这些军队的服务兵。人们没有意识到,航空兵的战场在空中,而不是陆地上,这束缚了航空兵力量。人们也没有意识到,打破这种束缚航空兵将发挥出的巨大能量。虽然如此,当时的环境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航空兵的巨大价值,如果由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来掌握它,有什么任务是它完成不了的呢?

一战没教会我们什么东西,而且它对航空兵的判断依据是错误的。显然,使用一个不了解的、随其任意发展的兵种,是不可能得出正确判断的。一战航空兵依据的是经验主义,没有指导原则,未来的战争中绝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我认为指出这一点比指出配属航空兵的缺点更大胆。

4

前面讲过,独立空军满足的两件条件:(1)最重要条件,即具有足以夺得制空权的实力;(2)必须条件,即在夺得制空权后仍保持实力,能利用它粉碎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

我还讲过,如果制空权指的是自己的飞机能随意使用敌人不具备的权力,那么:(1)一支能夺得制空权的独立空军,即使它已没有多余力量再去粉碎敌人的精神和物质抵抗,它对赢得战争的胜利也是有巨大贡献的;(2)一支夺得制空权的独立空军,同时又有实力去粉碎敌人的抵抗,那么不管陆地情况如何,它都将取得巨大胜利。

这两个结论已经不再需要多费口舌去证明了,只要制空权的含义不改变,这两个结论就不会被推翻。

为了夺得制空权,即令敌人处于不能飞行的状态并保持自己的飞行能力,就必须摧毁敌人的一切飞行兵器,这只有通过摧毁它的飞行器而自己却能保存一部分完整无损的飞行器来实现。

利用制空权来粉碎敌人精神和物质上的抵抗,就必须保证在夺得制空权后仍能掌握足够数量的航空武器,能对敌人进行足够强大的攻击以粉碎它。

以上两条也是不需多言的,且毋庸置疑。

我们可以通过空中进攻去破坏敌人的飞行器,不管飞行器在空中还是陆地上,陆上或海上的力量都没办法对这种破坏给予任何有力的抗击。在夺得制空权后对敌人的陆地或海洋发动空中攻击,显然也只能由空中武器来执行,而陆海军对此同样束手无策。由此可以看到,在夺取制空权和发动空中进攻的战争中,独立空军可以被看作是被派去完成这个任务的空中力量,它在任何方面不应当也依靠不了陆军或海军。

这不是说为了共同的目的,独立空军不和陆军海军协同,只是说这种协同应由国家来部署,也不是说独立空军永远不能与陆海军直接合作,在特殊的作战行动中,它们也应该像陆军和海军互相合作一样,给予帮助支持。在夺取制空权后,领导国家全部武装力量的当局可能会认为,有必要指定独立空军或它的一部分放弃它的独立性,暂时为陆军或海军提供服务或协助,这种情况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