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我本人对军事学有着极高的兴趣,也曾系统化地整理军事规则[1],虽然在研究军事方面我只是刚刚起步,但是通过辛勤的劳作,我是能够完成这部著作的。

我还认为,为了完成这项使命,对古代将领那些用谋略一词所蕴含的机敏诀窍的活动进行简单的论述,这都是我的职责所在。通过这部书,指挥官们便能够充分了解诸多富含深意和高瞻远瞩的范例,进而有利于培养他们自身运筹帷幄和将谋略付诸实践的能力。此外,如果一个将军能够将自己的谋略和历经战争论证的经验相对比,那么他就不用担心他所创造的计谋的成败了。

虽然我非常清楚古人对军事谋略有过探讨,而且许多作家也论述过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与史例,但是,我依旧认为,我继续做这方面的研究能够给那些忙于工作的人们提供一种更加便捷的服务。

要知道,要亲自埋头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去寻找个别的案例,那可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而那些擅长编纂战史的人往往又会将人们带进一大堆纷繁杂乱的事实之中,让人们茫然无绪。

我之所以如此兢兢业业地搞研究,不过是想按照所陈述的命题从实际需要出发,给读者提供适宜的史例。为了更好地筛选史例,并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我准备把它们分编成三个卷次。在第一卷里,我将讨论交战前使用谋略的实例;在第二卷里,我主要论述与交战有关的以及对彻底克敌制胜有影响的实例;在第三卷里,我罗列围困和解除围困的谋略的实例。在这三卷的基础上,我又对每卷的实例进行分类组合。

我恳求读者宽容地对待这部著作,因为我的恳求不是毫无根据的。我希望读者在发现我遗落某些实例时不要对我加以指责,因为谁能够将流传至今的用两种语言[2]写成的所有文献逐一读遍呢?

对于浩如烟海的实例,我并没有逐一编入本书,有些是我故意忽略的。因为,任何一个读过主笔同类题目的其他作者作品的人想来都是能够理解的。更何况,对他们来说,将类似的实例填补到每个分类中去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编写这部书的目的绝对不是像过去的作家那样,主要是为了沽名钓誉,博取称道,而是希望它能够造福民众。所以,如果有人为这部书进行补充完善,那么我认为他对我所做的是帮助,而非责难。

读完这部书后,如果有人认为这几卷的内容符合他的心意,那么我希望他要注意分清楚“战略”和“谋略”之间的不同含义,虽然二者的性质极其相似。

一般而言,在军事上,指挥官实施的行动是以深谋远虑、目标明晰、有胆有识、决心果断为特征者,都属于战略范畴;而有些行动具有此类特征中的某些独特的形态,则属于谋略范畴。

通常来讲,后者的主要特征是凭借熟巧和机敏,生效于敌人逃遁或将被摧毁之前。在这个领域中,言辞往往产生一定的效果。所以,我所提供的实例既有行动方面的范例,也有言辞方面的范例。

以下所列涉及战前行动的各种谋略,于指挥官皆有教益。

第一,隐蔽己方计划;

第二,刺探敌方计划;

第三,择定作战方式;

第四,如何率领军队通过受敌威胁的地方;

第五,如何摆脱困境;

第六,行军途中设伏和遭埋伏;

第七,如何掩饰物资匮乏或何以补足;

第八,分散敌人精力;

第九,平息兵变;

第十,如何遏制不合时宜的求战欲望;

第十一,如何激励军队的作战热情;

第十二,如何消弭因不利的先兆在士兵中产生的恐惧心理。

隐蔽己方计划

1.马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3]认为,西班牙各城邦虽然臣服于自己,但是这些城邦总有一天会凭借构筑的工事,重新拿起武器反抗自己。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给每个城邦单独下了一道命令:毁掉工事,如果不立刻执行命令,他将统率大军征讨。

下达命令时,他要求传送命令的士兵一定要在同一天将命令传达到所有城邦。如此一来,每个城邦都认为这道命令是上级专门下发给自己的。如果说,各个城邦知道所有城邦都收到这样的命令,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串通起来,拒绝执行这道命令。(公元前195年)

2.迦太基[4]将领希米尔科[5]希望舰队突袭西西里岛,但是他对这次航行的目的地不置一词,他只让人给各舰舰长送去一只密封好的封套,里面标明航线的图示和停泊的港口。他还要求,只要舰船没有因为遭到暴风雨袭击而与旗舰离散,任何人都不能拆读手里的封套。(公元前396年)

3.盖犹斯·拉埃柳斯作为特使,被派往西法克斯,在随行队伍中,有许多打扮成奴隶和侍者的间谍。其中有一个名叫卢奇乌斯·斯塔托留斯的人,他多次来过该地,而敌人似乎也认出了他。为了掩盖卢奇乌斯·斯塔托留斯的真实身份,拉埃柳斯像打奴隶那样鞭笞他。(公元前2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