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2/7页)

其实卢玉莲想过要孩子的事儿,不过她也明白茶庄目前的境况,并非要孩子的最好时机,所以一直闷在心里没跟他提起。

“怎么了?”

“我在想我们要真有了孩子,那时候你当了爹,我当了娘,这个家就齐整了。”

张六佬心里微微一动,讪讪地说:“要不就要个孩子吧。”

“不,现在茶庄正是忙的时候,我可不想因为孩子的事儿让你分心,以后等生意上的事儿顺了再说吧。”卢玉莲的体贴令张六佬很心疼,不禁从后面搂住了她,两人的脸紧紧贴在一起。

卢玉莲见张六佬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想亲自熬汤给他补补身子,所以一大早就跟厨娘去街上买菜。在称秤的时候,她想起了茶庄收茶用的三十六两为一斤和四十八两为一斤的大秤,于是问这杆秤的刻度,卖家头也不抬地说:“我这秤没问题。”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随便问问。”遭到质问的卢玉莲脸微微有些发烫。

卖家见她确实没有恶意,于是说:“我这就是普通的二十四两刻度的杆秤,你看,这儿很多人用的都是这种杆秤。”

在回去的路上,卢玉莲一直觉着哪儿不对劲,厨娘突然说:“小姐,您就别想了,那些卖菜的都很滑头,您是不知道,他们去买菜用的都是大秤,那大秤就有三十六两的,还有四十八两的,但卖菜用的都是二十四两的小秤,这其中就差了斤两……”

卢玉莲听到这里,不禁停下了脚步,诧异地问:“刻度不同的秤都能用吗?”

“能用,都能用,反正换了个朝代就又换一种刻度的秤,都习惯了。”厨娘这番话倒真让卢玉莲听出了点什么,她顿时心中狂喜,加快脚步赶回茶庄,把张六佬拉回到房间里,欣喜地问:“你买过菜吗?”

张六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非所问:“我卖过猪肉。”

卢玉莲又问:“那你卖猪肉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刻度的秤?”

“不都用大秤吗?”

“有一种二十四两刻度的秤,用过吗?”

他缓缓地摇头道:“没用过,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茶厂前些日子不是销量上去,但没赚头吗?”卢玉莲问,“如果我们用大秤收购茶叶,然后再用二十四两刻度的秤卖出去,不是可以赚差价?”

张六佬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明白了怎么个赚法,脸上也瞬间露出惊喜的笑,但很快又说:“我们这样做,不是短斤少两?”

“这几种刻度的秤都是被允许使用的,现在外面的买卖全都这样,大秤买进,然后用小秤卖出。”卢玉莲急切地说,“你出去看看就明白了,回来后再决定要不要这么做。”

张六佬也觉得这是个法子,如果走量的话,确实可以赚不少差额,但他又不敢确定这样做是不是符合规定,万一要是被县里怪罪下来,那短斤少两的罪名可就背定了,所以他决定和张树愧一块儿去外面转转。

张树愧听了他的话也很惊讶,说:“这倒是个办法,但之前茶叶买卖都是用的大秤……”

“这个没问题,事在人为嘛,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这样做,县里会不会追究责任。”

“你这么一说我是知道的,根本不用去看,市面上确实有用二十四两刻度的秤的,各行各业都在用,要不我们也试试?”张树愧的话令张六佬停下了脚步,重复着他的话:“那就试试?”

两人心照不宣,马上就吩咐吴天泽照办,果然不出数日,效果便相当明显,可是麻烦也很快又找上门了。

来者是褚兆林,还带了两个手下。他背着双手刚走进茶庄,张六佬看见他们身着警察制服,忙迎了上去:“几位长官,公务繁忙啊,快请坐,不知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

褚兆林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问:“听说茶庄换了新掌柜,就是你?”

“对对,正是在下。”张六佬话音刚落,张树愧带笑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哎呀,是什么风把褚队长您给吹来了?快上茶,快上好茶。”

褚兆林轻蔑地说:“少给我打哈哈,本队长今日前来是为公事。”

“公事?”张树愧和张六佬对望了一眼,“褚队长,我们都是老熟人了,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好,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直说了。”褚兆林跷着二郎腿,喝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茶水,“本队长接到线报,说你们茶庄做生意不厚道,短斤少两,是不是有这回事儿呀?”

张六佬和张树愧万万没想到褚兆林居然为这事儿而来,当即面面相觑。

“这个……褚队长,您这个消息从何而来,我们做生意可从来都是中规中矩,怎么会短斤少两?”张六佬谨慎地说。张树愧接过话道:“对对,是不是有人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