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9页)

熙洽不悦地:“酒井先生,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去旅顺不是游玩,我是晋见我的皇上,我的,明白吗?”

酒井微笑着:“是的,我知道您想拜望溥仪先生……”

熙洽惊愕地:“你……你敢直呼皇上的名讳,还称先生,你……你也太放肆了吧?”

酒井:“噢,你在我们日本留过学,应该知道先生是一个很高雅的称谓。”

熙洽:“请问,你对你们的天皇也称先生吗?”

酒井:“这……如果您认为这样的称呼不合适,我……我可以……不过……”

熙洽不耐烦地:“好了,我没工夫跟你磨牙,我问你,我为啥不能去见我的皇上?是谁让你阻止我的。”

酒井:“我接到板垣先生电话,他说这是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

熙洽现在一听到关东军司令部就泄气,头也跟着疼,他一屁股坐下来。

酒井耐心地向熙洽解释,说溥仪刚到旅顺,板垣不想让外地臣民去旅顺,是怕打搅溥仪的休息,待过一阵子,板垣与溥仪及身边的近臣,商定好建国大纲,熙洽再去也不迟。

熙洽听得直皱眉头,他认为皇上在东北的所有重臣,他应排在第一位,且不说他已成立了新政府,有了根基,仅凭身世,正宗的皇室后代,这两点胜过皇上身边的所有重臣。他之所以尽早想见到皇上,复国大业为第一,对他将来的位置,即官职,他也不能不考虑,以他在日本的经历和近来与关东军的接触,新的满洲国家,很可能效仿日本体制,当然了,他不大赞成这种政体,他还是渴望恢复祖制,可是退一步,先据满洲,暂行日式体制,也不失为权宜之计,那么君主立宪,最有权力的重臣,莫过于总理之职。他把所有满族之臣,扳来数去,觉得他应该是第一人选。

酒井说,目前建国方案已有了雏形,关东军也非常着急,想尽快把新国家建立起来。

熙洽一听,更坐不住了,他不听酒井劝阻,直接要通板垣的电话,提出他马上想晋见皇上的愿望。板垣很温和,他深谙熙洽这些清朝后裔人的心理,在皇上未就位,都想争宠,掌握权力。他说皇上很想念熙洽,经常对他提起熙洽,还说熙洽可以随时晋见皇上,不过,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说吉林新政府成立不久,离不开熙洽,皇上也希望熙洽在吉林励精图治,做出表率,至于熙洽在未来新国家的职位,板垣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只笑着转述皇上的一句话:堪当大任。熙洽听了这儿,心里轻松下来,他请板垣转呈皇上,他熙洽愿为皇上肝脑涂地,同时,他也向板垣表示谢意。板垣说,近一两个月将召开会议,届时将不吝赐教。熙洽放下电话,红光满面,腰杆也直起来。

酒井不想知道熙洽在电话眼板垣说些什么,也不想知道板垣对熙洽许诺了什么,因为在他的内心认为,熙洽即便当上新国家总理,也是关东军的走卒或称为奴仆。

熙洽还在想着板垣转述的皇上重托,是啊,他是该把吉林做成新满洲的样板,让皇上看看看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但每当他要施展才能的时候,这个酒井就跟着捣乱,这令他大为不快。

酒井拿出一份名单,递给熙洽,是前几天熙洽提出的又一批军政官员任职,酒井说要上报关东军司令部,名曰备案,其实就是审查。

熙洽看过,不悦地:“这个李子安是咋回事儿,我提他当团长,咋儿把他名字划掉了呢?”

酒井:“是我的提议,我认为李子安从马明金部队回来,尚需进一步的审查,所以……”

熙洽:“酒井先生,他是我的亲信,是听从我的命令,才提着脑袋带队回来的,照你这么说,好多军官都是原东北军的,他们都不可相信,都要经过审查了?”

酒井:“不,李子安与其他人不一样儿,他是在新政府成立后,回归的,另外,我们已查清,九站的袭击事件,是马明金所为,李子安竟说是来之后才知道,这是个疑点。”

熙洽:“马明金是个鬼子六,他做的事,能告诉李子安吗?”

李子安丢盔弃甲,狼狈地逃回吉林,只带回一个连中的六十多人,他以为熙洽一定要骂他个狗血喷头,弄不好会枪毙他,不想,熙洽没等听完他的话,哈哈大笑,连声夸赞过后,说要提李子安当团长。李子安受宠若惊,差点没跪下给熙洽磕头。

酒井对原东北军任何人都不信任,只是无奈缺人之际,利用而已,他看出熙洽在培植亲信,扩大兵源,按理说,这对关东军是个好事儿,可是他又怕熙洽势力过大,形成潜在威胁,所以,他奉关东军司令部命令,节制熙洽的权力。

熙洽上来倔劲儿,不过,与其说为李子安争取,不如说在为自己争取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