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风平浪静(一)(第2/2页)

按照阻卜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没有城市需要防御,打起仗来无所顾忌,来如风去如影,更不好防御,唯一的解决之策就是先下手为强。

趁着他们还没把新地盘、新人口消耗完,内部各族群之间还没完全达成一致,赶紧派遣新军北上东进,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来百年和平。

但以目前大宋的状态真没这个能力,不说别的,好好的渭桥镇和大名府工坊被朝廷赎买之后不出三年就烂到了骨子里,好端端的禁军不出五年就成了废物。以这种内耗的程度,别说北伐东征,国内会不会先崩溃都是大问题。

想改变这种状态,保住赵家的皇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甘凉路的新政。洪涛恳请皇帝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允许齐王统领甘凉路、秦凤路西部和新打下来兴庆府一带。先用三到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扩充军备,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北伐东征,一举解决百年忧患。

至于说谁是正统、谁是谋逆的问题,现在先不要争,争也没用,要是新军想推齐王上位,分分钟能杀个回马枪,不出一个月可以攻陷开封城。只是这样一来死伤的全是大宋百姓,百分百亲者痛仇者快,让外人看笑话,还没有任何好处。

怕新军南下是吧?洪涛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自己放弃新军返回扬子镇继续修河铺路,老老实实当人质,既不明着支持齐王也不给朝廷捣乱。

孰是孰非,等个三五年再议。假如到时候齐王治下并无长足发展,那自己点兵去把齐王抓回来。假如新政真能让大宋富强,皇位也就顺理成章的还给人家孩子,叔侄和平过渡也是一桩美谈。

这个建议受到了皇帝特使章桀和安焘的原则支持,宰相章惇和不少朝臣也持乐观态度。虽然依旧有很多朝臣反对,少数人还叫嚣着要讨伐齐王和凉王的不臣之举。

但绝大部分朝臣和皇帝心中都明白,硬打是打不过新军的,战事一起别说三五年,保不齐连一年都坚持不下来,就得被新军攻破开封城。

真到要那个时候皇位还姓不姓赵就真不好说了,所以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情势逼人啊,捏着鼻子也得先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而且这次齐王和凉王很给朝廷和皇帝留面子,没再把这份东西放在报纸上公之于众,双方只是私下协商,即便朝廷吃亏,在民众眼中也是看不到这一层的。

最让人心动的是凉王答应为朝廷训练禁军,只训练不指挥也不要军权,并可以为朝廷的禁军有偿提供与新军一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