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出鞘(三)(第2/2页)

刘备借荆州的典故虽然历史上并没发生过,但这片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交通枢纽。它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有七省通衢之称。

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水流逐渐变得湍急起来,从江陵再沿江而上,三千料以上的大船单单靠人力就拖不动了,这也是洪涛要求周一日从川东修建路上通道的主要原因。在没有动力船只的情况下,光靠水路进入四川很麻烦。

江陵城和其他宋代城池大小规制没啥区别,只是城墙比较单薄,但全部由青砖垒砌,坚固程度并不差。估计是这里的雨水比较多,夯土城墙无法持久。不同的是面向长江多了条人工堤坝,很长,一眼望不到头。

促进社在荆湖北路的负责人是王九,几年不见他的下巴上也留起了胡子,看着比洪涛的还浓密。此时他正穿着绸缎长衫、戴着硬顶幞头,腆胸迭肚的站在堤坝上装大尾巴狼呢。

六年前王九带着几名工匠来此定居,身份是当地一位大地主的表侄,之后利用海油和棉布的货源发展得非常迅速。

等洪涛把储备的儿童团员分派下去之后,那位大地主就举家迁往成都了,把这里的家业转手卖给了表侄。

不是人家想走,而是不敢不走。有山川督查院的人在,地方官员都不敢说个不字,他一个土地主能咋办。好歹还给留了不少家产,知足吧。

有了这层关系王九就算大半个本地人了,于是立马开始组建商社、合作社,和当地官府也走得很近。

几年下来不能说成了地方一霸,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生意有生意、又有官方门路,在江陵城内俨然也是号人物,江湖人称小皇叔。地主姓刘,王九化名的时候干脆也偷了次懒,叫刘备!

济州岛所需的粮食大半都是从他手里转运过去的,无它,荆湖南北两路盛产稻米,有了化肥之后产量更大。本地消化不完,朝廷调拨量也不大,所以米价很低。

别人想运出去贩卖还得雇船运输,王九不用,运送鲸油和棉布的船只肯定不能空着回去,干脆全拉上稻米顺江而下,到姚刘沙洲上换乘海船直达济州岛,换取鲸油之后往北一溜达就是山东半岛,再装上棉布又回来了,运输成本低的不能再低了。

这么弄了不到两年,他又凭借巨大的出货量成了荆湖南北两路最大的粮商,不光供应济州岛,印着刘备字样的米袋子广州城里都能见到。

每年新米下来的时候,小皇叔的粮食仓库都能建到当地兵营里去,完美诠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