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2/3页)

但是真空二极管的研发,耗费了数十人几个月的试验,依旧进展缓慢。

因为朱瞻基只懂得二极管是电流单向通过,起一个整流的作用,但是工作原理什么的,一窍不通。

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技术人员只能一点点地试验,然后试着将这些装置达到无线接收的目的。

这样的试验从配件的研发试验到整体功能测试,需要经过的次数可能要几千次,几万次,急都急不来。

从有线到无线,这不仅仅是减少了电线,而是整个工业时代的跃迁。

而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明的统治会相应地稳定许多。

与大明的稳定相比,欧洲现在连皮毛之癣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潜在的威胁而已。

而这潜在的威胁,如今已经不堪重负,濒临崩溃。

中洲极西之地。下诺夫哥罗德。

这座两百年前建立起来的城市,一直是亚欧分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从七十年前,这里被莫斯科公国吞并,下诺夫哥罗德更是成为了东西方交汇的重要文化中心。

斯拉夫人种的诺夫哥罗德人,一直是斯拉夫人向东方扩张的先锋。

虽然现在这里的整个区域依旧属于金帐汗国,但是在金帐汗国已经被白帐占据了大权,不管是蒙元人,还是波斯人,都在斯拉夫人的武力下臣服。

不过从四十年前,大明的势力越过了乌拉尔山,下诺夫哥罗德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喀山的鞑靼人,东南的巴什基尔人,南部的乌兹别克人,全都屈服于大明的统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任由斯拉夫人为所欲为。

所以,哪怕诺夫哥罗德人明知道大明的势力强大无比,却也一直站在抵抗唐林三城的最前线。

不过,他们的力量太弱小了,二十年前,林三率领着五万大军,就直接利用火枪的优势,占据了他们的都城。

而到欧洲头学到炼钢技术,也仿造出了火枪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反攻。

仅仅依靠莫斯科公国的力量,他们并没有跟唐林三城对抗的能力,而这个时候,基辅公国的顿涅茨克一带,发现了大片的铁矿山。

欧洲是一个矿产缺乏的大陆除了有少量的煤铁,其他各种金属都非常缺乏。

可是,欧洲的煤铁只是掌握在几个大国的手中,大部分国家,连农奴种地的铁器农具,都属于是奢侈品。

一座绵延几百里的大型铁矿,直接触及到了立陶宛,波兰,神圣罗马帝国的G点。

除了匈牙利,这个被从东方驱逐到西方的民族,他们一直自认是东方人,他们跟西方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姓在前,名在后,这是西方人里面独一无二的。

在抵抗奥斯曼帝国的时候,他们一直是坚强的欧洲之盾,但是在面对大明的时候,他们退缩了。

何况,他们占据的匈牙利平原,不仅是欧洲的粮仓,还占据这罗马尼亚的矿山。

没有匈牙利,联军依旧拼凑了将近五十万大军,他们一路东行,凭借人数的优势,终于抢回了原本属于基辅公国的顿涅茨克地区,将这座绵延几百里的世界第一大铁矿,占领了下来。

而在北方,他们也集中了优势力量,夺回了下诺夫哥罗德,甚至一直将战线打到伏尔加河畔,占据了大片的牧场。

可是好景不长,谁也无法相信,大明竟然有了威力更加巨大的武器,这种可以连续射击,并且射程是原本火枪三倍的连发枪,成为了联军的噩梦。

将近五十万人,面对不到七万人,他们一败涂地,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

联军的队伍被彻底打残,大量的士兵仓皇而逃,而他们手里的武器,面对大明军队根本无法施展,面对自己人的时候,却非常有效。

那些波兰人,立陶宛人,日耳曼人才不会在乎莫斯科,基辅的人民死活。

丢失了辎重的他们从保护神变成了掠夺者,莫斯科公国和基辅公国,只要是有残军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过,唐赛儿却并没有追赶敌军,她甚至都没有越过伏尔加河去占领已经濒临崩溃的雅罗斯拉夫尔城,反而主动退回了下诺夫哥罗德。

这不是因为唐赛儿对前方的财富不喜欢,实在是她手里的兵力太少了。

总共不到七万的兵力,只有一半是精锐而从唐林城到下诺夫哥罗德,直线距离都超过了两千里。

想靠着几万人就占据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不是她能做到的。

与其处处设防,防不胜防,还不如收缩兵力,只占据几个主要据点。

也就在九月底,朝廷运送过来的第二批连发枪运抵了唐林城。

唐赛儿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自己驻守在下诺夫哥罗德,却让林汉伦他们返回了唐林城,接收了这批连发枪,重新训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