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郑家(第2/4页)

而从威尼斯开始,蒙特也开始履行自己的责任。一个天朝上国的国际豪富大商人,就是蒙特现在的身份。

他也不像以前一样,远离政治,只谈商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他总是会不经意地以一个大明豪商的身份,对欧洲的一些时政进行点评。

而他的点评,往往会引来众多贵族的反驳,这种文明的辩论,过程之中就往往会泄露许多信息。

许多人将间谍总是想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是实际上,从古至今,百分之九十九的信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收集,整理,然后才梳理出来的。

所有的间谍机构,其实就是个情报中心。

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发生的时候,都会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大部分时候,偶然性只是少数。

只要掌握住了必然性的信息,那些偶然性的事件,在大部分时候并不会影响大局。

通政司在欧洲的情报网一直布局不顺,主要是因为人种的不同,导致了普通探子很难进入欧洲打探消息。

而利用欧洲本地人,西域人来打探消息,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往往不高,进入不了上层圈子。

但是蒙特现在摆出了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他原本也的确是欧洲的贵族,有一个不大的关系网。

但是有了这个台阶,他就能没有阻拦地进入上层社会圈子,被其他人认同。

特别是,有不少欧洲的贵族,他们也希望通过跟蒙特的交往,多了解一些大明的消息。

所以,蒙特的派头摆的越高,收到的请柬也就越多。而这里面,还有不少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的贵族们。

他们知道蒙特有三船货物,这些货物都是欧洲的紧俏货物,即便是在教廷国,法国,西班牙这边卖一圈,仍然还有库存。

他们的邀请就是通行证,蒙特的销售网络,也第一次到达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

而蒙正,在欧洲也引起了不少妙龄少女的追求,他那东西合璧的英俊面孔,长期踢足球的健壮体魄,就连那些夫人们,一个个也痴迷不已。

在这种追捧中,蒙正感到了无比的满足感。他原本只是因为大学毕业,跟随父亲做一次长途旅游。

他的工作已经被安排好了,回到大明后,将会进入理工学院足球队担任领队,相当于讲师级别。

这个职位是段仁志专门为他预留的,再过几个月,他将会以理工大学球队队长的身份,带领球队参加三月举行的第四十五届蹴鞠大赛。

可是现在,他感觉这种如同演戏一样的生活充满了刺激感,比在大学里面担任一个领队,要有意思的多了。

而通政司也相当重视蒙正,在征求了蒙正的意见之后,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特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他打磨成大明在欧洲的细作。

这个时候,黄渊接到了从英州港传来的电传圣旨,宣他回京。

安排好了所有事务,他搭乘上了一艘内务府的运马船,踏上了归途。

欧洲与大明的贸易,是一场以大明为主的顺差贸易。大明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欧洲想要的,可是在欧洲,却没有多少大明想要的物资,他们现在连金银都少的可怜。

通过贸易,运往大明最多的物资,就是马匹和人口。

人口并不会运到大明境内,他们大多是作为苦力在南亚和北非一带筑城。

而马匹,则会运到大明,成为农户的劳力,或者是军队的补充。

欧洲马虽然速度跟阿拉伯马,汗血宝马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欧洲马不挑食,容易养活,用来耕地,拉货,远比那两种精贵的马种更加实用。

特别是欧洲的驽马,力大无比,耐力十足,比牛耕地,拉货更好用。

如今大明的地主们,都喜欢用那种柴油机的机械,但是小的自耕农们,却都青睐来自欧洲的驽马。

船行到忽鲁谟斯进行补给的时候,黄渊得到了消息,欧洲联军发动了春季的第一次会战。

他们并没有向南方的撒马尔罕进攻,而是集中兵力越过了伏尔加河,向极西三城发动了进攻。

极西三城是唐赛儿她们当初建立的城市,三个城市互为犄角,形成了大明西北方的屏障。

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三个城市加起来,人口也才五十多万,能抽调的民壮最多十万。

虽然还有一万正规军协助他们,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十万联军,依旧力有未逮。

而这个时候,撒马尔罕总督郑宏并不敢贸然相助,他们之间相距三千里,贸然出兵,只会陷入敌军的包围。

不过,唐赛儿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她一把火烧了喀山这座城市,销毁了所有敌人可能用的上的物资,并且沿途在所有水源下毒,或者是丢入人类和动物的尸体,污染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