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缘由(第3/4页)

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减轻了自重,当然也就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而这艘船,因为是试验品,又不是为了装货,而是想要给朱棣打造出一艘巨大的海上行宫。

所以除了坚固之外,考虑的不是装多少货,而是航行能力和奢华。

这艘船上,应用了如今大明最先进的科技。八台巨大的蒸汽机这次不是装在甲板上,而是直接装进了船舱下面。

船中间的两台蒸汽机负责滚装轮,船尾两台蒸汽机负责滚装轮,一台负责控舵,操纵方向,两台备用。

除此之外,最让朱棣震撼的是还有一台蒸汽轮机,带动了一个沉重的螺旋桨。

蒸汽轮机的道理他不懂,但是看到那台人类工业文明的巨大机械,仍然忍不住为之震撼。

相比之下,几百个个锅炉工只穿着一条兜裆裤,露出黝黑,健美的肌肉,在热气腾腾的蒸汽室内有条不紊地装填煤,又是一种不同的壮观。

这艘巨舟,甲板以下有巨大的三层,最下面一层是压水仓,里面可以储存淡水,但是更多是为了压舱。

第二层是操作舱,一小半在水下,上面的窗口距离吃水线不足两米。这样的高度,在大海里显然是不够的,三四米的大浪,在大海里不过是常事。

但是现在有了玻璃,装了四层厚玻璃,虽然透光性不好,但是勉强能抵挡风浪。

第三层是仓库和船员的休息舱,前后隔开,船员是过不了他们的活动范围的。

甲板以上,还有五层,第一层是宫女和太监的休息区,包括教坊司那些乐师,也是住在这里。

第二层就是主殿,有一个可以容纳八百人的大殿,这个大殿占据了三层高,一大半的活动面积。

但是这是必须的,哪怕以后朱棣过世了,朱瞻基乘坐这艘船,也需要这样一个大殿。

朱棣的主舱房也在二层,位于大殿的后方,除了大殿的这一边,其他三面通透,还有一圈阳台。

因为横跨这艘船的宽度,总面积超过了八百平米,十几个房间足够亲近的人住在一起。

再上面几层,也是大小不一的舱房,给那些妃子们居住的。

在船上,朱棣也不要求一定要高高在上,不让其他人住在他头上。他也坐过船,知道只有船尾,并且是靠近中轴这里的晃动最小。

而船体甲板以上,大殿以前的几层区域,都是给船员们活动的,他们基本上影响不到船上的人的生活。

这艘船的吃水达到六米,长江里面只能勉强航行,还要在丰水期。

现在马上要入秋,等到十月以后,河水量下降,船可能就出不了长江。

所以,这艘船后面的装修,布置,就要到下游去安装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才迫不及待地就去参观了一番,回来以后大加赞叹,恨不得船只快快造好,他就能好好享受一番了。

蒸汽轮机的出现,当然也是朱瞻基的功劳。不要以为蒸汽轮机很复杂,实际上,若是不论材料的材质,一个简单的单级往复式汽轮机,要比蒸汽机更容易制造。

因为蒸汽机最难制造的不是锅炉,而是将热能转化为动力的汽缸。

如今的汽缸只是简单的合金缸体,活塞也是合金钢,因为要封闭,只能安装四道活塞环来避免漏气,增加马力。

而汽轮机只需要知道了原理,制造材料过关,就能直接将动力作用于螺旋桨。

朱瞻基第一世当了十几年的船长,修过无数次汽轮机,对汽轮机的熟悉程度远超蒸汽机。

以前是因为材料不过关,他才没有直接上马蒸汽轮机,如今合金钢品种丰富,他才让人按照他的“设计”,制造出来了几台汽轮机。

在热能转化方面,汽轮机是远超蒸汽机的,船只也是最适合安装汽轮机的,直接可以用一根轴伸出船体外面,带动螺旋桨。

相比制造汽轮机,螺旋桨才是真正让人费尽心思。

汽轮机的复杂在于要知道工作原理,然后制造出合格的配件,并且不易损坏。

但是螺旋桨的工作原理人人知道,样式人人知道,但是想要造出合适的来,却不容易了。

叶片的坚固程度暂且不谈,大不了加大,加厚,消耗一部分动能。

可是叶片的数量和角度,却跟船只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有密切的关系。

看似一样的螺旋桨,只因为扭转角度细微的差别,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同。

而且,如今的大明也没有直接制造螺旋桨的工艺,现在螺旋桨就是一开始做好泥膜,然后分开浇铸成型,然后让工匠把叶片一点点打磨出来,再组装在中轴上,非常耗费人力物力。

这两年来,朱瞻基让人铸造了超过五百套螺旋桨,轮着试验,这才挑选出来了一款适合巨大海轮的螺旋桨,让人又造了几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