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第3/4页)

陈新疲倦的道:“朝廷不可能让登州全是咱们的人,与其另外来一个不知深浅的,倒不如留下这个墙头草,再说留下一支东江兵,可以转移受灾百姓的怨气,咱们转圜的余地反而更大,留下他也能让东江各岛那些人知道,这里还有条活路,对咱们以后的策略大有裨益,而且,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用处。”

张东脑中急转,似乎从陈新的话中抓到一点什么,但又一直没想透,他片刻后放弃了想透的打算,只是敬佩的道:“明白了,大人真是高瞻远瞩。”

陈新转头对他微笑一下,“这次你们表现优异,论功时你们自有封赏,以后地盘大了,眼界需要更开阔,脑子跟你的功夫一样需要磨练,多想多用,脑子就会越来越好使,杀不杀一个人,要看其中得失,而非简单的灭口,这次不光是耿仲明,李九成、孔有德他们咋看已经无用,其实都还能有大用,登州的事不光影响着登州,咱们要借此一机会壮大,要收全效。”陈新轻轻叹口气,看着登州上空薄薄的烟雾,“否则,如此惨烈之代价,便白费了。”

……

蓬莱县署,孙元化刚刚在文书上盖好巡抚关防大印,李九成小心的拿起文书把墨迹吹干,对孙元化恭敬的道:“谢过都爷不计前嫌,小人日后一定痛改前非,尽心为大人做事。”

孙元化冷冷道:“你也不必说这些虚话,本官如今很多事都看明白了,拜你们几位将军所赐,这巡抚自然是做不成的,你有了此次教训,好自为之吧。”

孙元化叹完气闭上眼,他其实已经猜到李九成的心思,他对李九成恨之入骨,心中并不情愿就此放过李九成,但对于孙元化来说,罪责远远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原本就正在被钦差调查,现在如果任由陈新剿灭所有乱兵,那就坐实了自己丧城失地的罪名,以陈新的人品,多半还会落井下石参自己一本,到时周延儒、徐光启这些推荐他的人都可能被自己拖累。同时他也想减少登州百姓的灾难,现在招安叛军,总能保全一些百姓。

所以他思前想后,终于答应了李九成,条件是让李九成立即制止城内的烧杀,其他的条件他并没有提,因为双方都清楚孙元化的巡抚位置并不久了,只是等朝廷的缇骑捉拿,李九成则是要缓过眼前极大的危局,满口同意,因为他本来就需要集结人马,以防文登营突然攻击。

李九成对几名看押孙元化的叛军吩咐道:“去吧孙大人的家人接过来,再找些丫鬟婆子,好生照顾大人。”

孙元化冷冷回道:“让本官家人过来便是,老夫丧城失地,已是待罪之身,哪还在乎些许琐事。”

……

天色大亮后,登州城却进入一种安静,叛军和文登营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叛军的将领在天亮后纷纷派出家丁和下级军官去收拢人马,城中百姓则躲到了各个隐秘的地方,期待动乱早些过去。

草桥南边州衙西侧的一个大宅中,耿仲明在院中坐立不安,他对陈新提出的条件是保留自己官职和营伍,保留抢掠所得。作为回报,耿仲明将放开草桥和东门,让文登营顺利入城,条件是提出了,但他不认为陈新会答应,他心中的底线是保下一条命,留下抢掠的财产去外地做个富家翁。

那家丁头子晚间回来一趟,陈新当时未到北门,周世发以北门主官身份答应接受他投靠,条件却不敢答应,说要等陈大人到北门定夺。家丁头子回来说了之后,耿仲明又派他去等陈新,这次去了许久也没回来,不知是不是被文登营把脑袋砍了,若是那样,说明陈新不打算留活口。

草桥边整夜都有文登营的小股人马在北桥头附近出没,时不时的吹些喇叭和一种没听过的军号,南桥头的叛军草木皆兵,一有动静就用火炮火枪弓箭一通乱打,一夜间又有不少人逃散,耿仲明甚至也找好了一套百姓衣服,随时准备换装潜逃。

耿仲明刚坐下片刻,又猛地站起走到大门前,张望一番后再次失望的回来,路上被一具地上的尸体绊了一下,他差点摔倒,对着那尸体使劲踢了两脚。

他刚刚低声骂完,家丁头子的声音就在门口响起,“大人!”

耿仲明转身一把将他拖过到墙角,“见到陈新没有,他怎么说的?”

“见到了,他挺和气的,说知道大人是为乱兵夹裹,不得已而为之,属于情有可原,答应给咱们保留官职和营伍,还承诺给大人你一家保全。”

“啊?!他答应了?”耿仲明没想到漫天要价,陈新居然答应下来,“那,那他有啥条款?”

“让咱们停止抢掠百姓,收拢人马,还有……”

耿仲明打断道:“是不是让本官抓李九成送去他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