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3页)

潘世成这等恶霸竟会被逼得背井离乡,这倒有些稀奇。蔡京命人全面察访过楚怀中的背景和交往,了解到楚怀中虽有些四面八方的亲友,但有胆量和能力挺身而出为其报仇雪恨者,难得数出一二。能够如此执着地跟踪潘世成至汴京,并终于伺机取了潘世成性命的,看来只能是楚怀中的女儿楚红。楚红虽为年轻女流,却秉性刚烈,武艺超群,这也是蔡京早已听闻过的。

蔡京暗暗思忖,潘世成到底是村野匹夫,若换了自己,既已与楚家结了人命冤仇,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地斩草除根,岂会遗留下如此后患。

这潘世成是谁呀,看来蔡相是认识此人的了?

脑子里正琢磨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的蔡京听到赵佶问话,忙定了定神,先挥手让护卫总管退下,然后向赵佶拱手答道,潘世成乃是平湖县一名乡绅,因替朝廷置办花石纲,得罪了乡间的不法刁民,横遭迫害追杀,在当地无法容身,无奈来京避难,不意仍为歹徒戕害。

荒唐透顶。赵佶听了,生气地拍了一下紫檀木座椅的扶手。太平世界,朗朗乾坤,岂容不法之徒如此嚣张。封了城门与朕严查,务必将凶犯拿获。

是是,老臣遵旨。老臣即刻去布置拿贼事宜,请皇上在此稍候片刻。蔡京用眼色示意左右小妾们好生侍候着赵佶,自己忙躬身步出厅堂。

缉凶捕盗一类的事本不由蔡京执管,但有了赵佶的最高指示,由蔡京来发号施令就顺理成章了。蔡京很乐意这样拉大旗作虎皮染指各界,以显示自己权力无边。

蔡京走到厅廊前,唤来两名心腹家将,命他们分头去殿帅府及开封府衙传达他的示令,立即在内外城各门戒严增岗,查捕在松石巷作案的刺客,凡有可疑者一律先拿下再甄别。同时派禁军配合开封府捕快,全面盘查城内各旅舍客栈住宿人员。盘查对象为操江淮一带口音,身藏暗镖利器的青年女子。十八岁上下的青年男子也要仔细审查,谨防凶犯女扮男装蒙混过关。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蔡京考虑到,楚红千里追踪,孤身行动,以其女儿身抛头露面很不方便,极有可能扮作男人。能够心思缜密、见微知著若此,可见这老贼头脑确有过人之处。

尽管这抓捕令下达得细致周密,对于在汴京城里搜到楚红,蔡京并没抱很大指望。如果楚红行刺完毕即迅速离京,此刻再传令封城已经为时过晚。蔡京明知这种可能性很大,仍一丝不苟且大张旗鼓地布置搜捕,首先就是要做出一个对皇上的旨意不折不扣坚决执行的姿态。这是个对皇上忠不忠的大问题,比抓获凶犯本身更为重要,容不得有丝毫含糊敷衍。

其次,近来朝廷上下对他和童贯等人大办花石纲扩建延福宫、修筑万岁山等劳民伤财之举,责议颇众。他正好利用这个抓捕刺客的机会,制造一种强硬空气,压一压那些妄议口舌。

至于楚红,能在城里抓住更好,让她溜了也没关系。只要她没遁入深山老林去做洞穴野人,抓住她是迟早的事。凭着蔡京对楚怀中背景情况的掌握,对于楚红可能去投奔的窝点,他心里基本有数。将来万一没抓到,可以另外弄个倒霉鬼顶缸结案。蔡京知道,赵佶一时的恼怒过去,对这件事很快便会丢诸脑后,根本不会再去过问深究。

布置完毕,蔡京返回厅堂。进门来向赵佶拱手禀奏了他的安排。赵佶听了很满意,心头的那点恼火随之丢将开去。

蔡京就将赵佶请进他那阔敞典雅的书房赏评字画,尔后又设了歌舞盛宴款待,让赵佶心旷神怡地在这里度过了大半天的时光。

送走圣驾,蔡京命人去驿馆传来潘贵,细细询问了事发前后的情况。蔡京应允潘世成的丧葬事宜由蔡府出资料理,并当即派人随潘贵前往那家古玩店,将潘世成看中的那只古鼎运回了蔡府,只支付了那店主二十两银子。

古玩店店主见蔡府上来人郑重其事地取鼎,情知此物来历不小,直恨自己才真正是有眼无珠。但彼时悔之已晚。眼睁睁地看着蔡府家丁几乎是明抢般将那价值千金的宝物掠去,却连屁也未敢放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