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告别在子夜(第3/9页)

他向宋哲元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在两天之内,将北平守军全部撤出。

这个所谓通牒理所当然遭到了宋哲元的拒绝。

7月28日,摊牌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

香月要咬人了,被他咬上的地方叫南苑。

华北战场,北平为前线,保定为后方,二者之间有两条路径,一为宛平卢沟桥,一为南苑。

在日军的战术课程中,迂回包抄总是居于首位。香月要践行这一战术,切断宋哲元的后路,就必须首先对这两条路径进行攻击。

宛平那里已尝试多次,但宋哲元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在宛平一带添置了重兵,致使日军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剩下来的选择只有南苑。

宋哲元同样知道南苑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已把“自由人”赵登禹召入北平,原来的想法是以赵登禹守北平,以冯治安攻丰台,但在最后通牒到期的前一天,他改变了主意,决定让赵登禹、冯治安二将对调。

赵登禹素有二十九军第一猛将之誉,又是喜峰口大捷的首功之臣,调他来守南苑,足见宋哲元对防守南苑的重视程度。

赵登禹星夜赶到南苑。

由于北平本身的防守任务也很重,所以赵登禹离开北平时,未带一兵一卒,他的打算是将原防区的另一半人马北调至南苑。

防守南苑,得靠这支亲兵部队。

 

二十九军第一猛将赵登禹

不早不晚,一个汉奸突然跑出来坏了大事,他向日本人泄露了这一重大军事机密。

此人名叫潘毓桂,他是当时华北一个比较有名的文化人,因与宋哲元有世交,出任过政委会政训处处长,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摆摆的虚职。

到了后来,姓潘的汉奸嘴脸越来越明显,竟然暗地里替日本人给宋哲元献上了“冀察自治方案”。如此,宋哲元就再也容不得他了,索性连“政训处处长”也给他免了。

在被宋哲元赶出门后,潘毓桂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靠山,那就是看上去可以跟宋哲元分庭抗礼的张自忠。

张自忠七个把兄弟,潘毓桂赫然在列。

虽然被宋哲元扫地出门,但潘毓桂的汉奸角色倒是越来越职业了,赵登禹要调兵南苑的情报,就是由他出卖给日本人的。

结果增援南苑的那两个团,在半路遭到了伏击,之后全军覆没,仅剩个团长跑到了南苑。

预想中的一半守备力量没有了,赵登禹能指挥的仅为原驻南苑的一个独立旅和一个骑兵团。

随后南苑便遭到了香月的突袭,后者调动朝鲜军龙山师团和步兵旅团对南苑进行围攻,仅数量就要远远超过守军。

兵不足,将也出了问题。

宋哲元是把南苑防守的希望寄托在赵登禹身上的,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赵登禹,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威风凛凛的打虎将了。

众所周知,冯玉祥对老西北军的管制以严苛著称,经常性不发饷银,造成了后来树倒猢狲散,大家都不肯跟着老冯干了。二十九军虽没有达到过老西北军那样大的规模,但其高层来自于原老西北军的各个派系,成分也十分复杂,而宋哲元本人在声望上又远不及冯玉祥,怎样保持军队不散,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过去宋哲元无须为此发愁,因为有萧振瀛在,哪里苗头不对,自然有这个善打人际交道的军师去摆平,等到萧一走,就轮到宋哲元孤零零地坐在前台了。

显然,聚财不分财,肯定是失败的。宋哲元反其道而行之,他分财不聚财。

长城抗战之后,经济条件一改善,他就给各师军官“分赃”,经常一万两万地发钱,有时甚至还赠送房子。

天长日久,军队高层渐成奢华风气。在老西北军时代,凡是抓到有军官赌博的,不是撤职,就是关押。到了二十九军驻守华北时期,整体军纪却大幅度松弛下来,老西北军时传下来的各条禁令几成废纸,吃喝嫖赌抽在军队中司空见惯,根本没有人管,谁要洁身自好,别人还会说你是傻瓜蛋,不合潮流。

宋哲元在个人自律上是很严的,然而他自从“战而优则仕”之后,便很少进入军营,对此既不了解,也很少过问。

在治军上,他和冯玉祥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太苦太紧,易散,另一个太奢太松,结果散倒还没有散,内里却烂了。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想当年,喜峰口上,赵英雄挥着大刀,曾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可自从不打仗,过上太平日子后,他也“追赶潮流”,躺在炕头上,吭哧吭哧地抽上了大烟。

那个时候好这口的二十九军将帅,以张自忠和赵登禹为最。赵登禹自己也知道不好,曾想延请京城名医帮他秘密戒除,可惜每每又临时动摇,迟迟下不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