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生潮落一代名臣踏上海岛(第3/6页)

湛江的遂溪县,有一个“陷湖”,为火山口湖。湖畔的楞严寺里有个琮师和尚,与李纲恰好是同乡。琮师是个性情中人,闻听李纲被贬过此,便不避嫌疑,与之交往甚密。

李纲曾应琮师之约,去遂溪游览陷湖。据道光年间《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湖光岩自此得名,后来竟然成了粤西的名胜。这个石刻,就在楞严寺正殿的上方,至今保存完好。

这一年的滞留,李纲并没有荒废光阴,他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除此而外,还写了一些诗。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南海口)。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到抢劫。热心人建议他们:还是从文昌搭海船过去为妥,如果顺风,三天就可到。

李纲不禁愕然!他虽然当过宰相,但还是没想到自己的国家竟有如此遥远的国土。于是在琼州暂且找个了地方住下,准备择日上路。他命运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在此时发生了!在琼州待了才三天,大陆方面来人通报: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

这次突如其来的赦免与高宗的某些思想转变有关。

就在这年初,宗辅、宗望派大将马五等率骑兵五千,奔袭扬州,一心要活捉高宗。高宗完全乱了阵脚,于二月初一下令官民自行逃避。又将皇子与六宫送至杭州。到初三日,金军离扬州仅百里,高宗惊得魂飞魄散,连黄、汪两人都来不及通告,就和杭州一个治安官员带领数人,身着甲胄,飞马出逃。一行人跑到瓜州,在江边抓到了一只小船,渡江跑到了镇江。

金将马五带兵进了扬州后,得知高宗已经逃过长江,便跟踪追至瓜州渡口,正碰上宋朝的太常少卿季陵。带队护送太庙的祖宗牌位过江。见金兵突至,季陵慌得打马便逃,连太祖赵匡胤的牌位也给弄丢了。

金兵如果再追,大宋很可能就会有第三个俘虏皇帝了。多亏宝应县(今属江苏)的官绅以山寨义军的名义,发动当地百姓起兵抗金,使占领扬州的金军深感不可久留,迅即回撤。高宗这才躲过了一劫。

这耻辱的一幕令高宗刻骨铭心。稳定以后,他不但加强了沿江防务,又下了罪己诏,大赦天下(唯李纲不赦)。此时,朝中舆论对黄、汪的卖国行为极为愤慨。高宗迫于舆论,只得罢免了黄潜善、汪伯彦的职务。

到了三月,高宗在杭州又经历了扈从军官苗傅、刘正彦的兵变,被叛兵们逼上了行宫的阁楼。在叛兵压力下,宣布退位,让三岁的儿子继位。动乱之中多亏隆佑太后从中巧妙斡旋,吕颐浩、张浚、韩世忠等将领发兵“勤王”,这才粉碎了兵变。

高宗还朝后,也许是痛定思痛,想起了李纲当政时虽然啰嗦,但总还不至于把国事搞得这么狼狈。于是良心发现,觉得把李纲贬到海外是太过分了一点儿,便下诏赦免。

这个迟来的赦免,使李纲这一路的折腾,更像是遭受了一次恶作剧式的惩罚。

这真是喜不得、悲不得,唯有慨叹而已!爷俩儿闻报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择了个吉日,于当年十二月十六日渡海回大陆了。

之所以在海南停顿了一个月,也许是一路舟车劳顿,需要喘息几日;也许是李纲大人的士大夫气又发作了,要好好看看这海外奇景。李纲并不是个太沉郁的人,他常把贬谪当作漫游,尽量在路上陶怡性情。其游历诗中,既有杜诗的沉痛,也不乏李白诗赋的豪迈放达。查阅李纲的诗作,笔者发现,在粤西滞留的一年间,李纲的足迹曾到过桂林、阳朔、象州、修仁(今均属广西),也到过贵州。诗作中常有一些“赋诗曾送谪仙人,垂老翻游到海滨”、“路入春山春日长,穿林渡水意徜徉”、“光风苒苒吹香草,烟雨蒙蒙湿荔枝”之类轻快悠然的诗句。在修仁县,他饮了当地的茶,赞美不止,还曾做了《饮修仁茶》诗一首。至今,这首诗还令当地的茶商颜面有光。

那么在海南的这一月余,李纲去了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风物?在他的诗作里也有少许的记载。

据笔者检索,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当年十一月,李纲父子来到广东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康县,准备乘舟过海峡。但是不巧,海南的黎族人民因不堪压迫,起而造反,占据了临高县城,并波及附近的地区。为此,李纲在海康小留了数日。十一月十五日,“闻官军破贼”,李纲父子便于二十日沐浴焚香,准备出行。这一天,李纲心情不错,戏作绝句两首。他在第一首诗中说:黎人弄兵,让我在贬途的滞留中更加惶恐,因为我正是因为暗通“红巾军”,才被投进沸水里受到惩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