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回转(一)(第2/3页)

花氏先祖乃是梁公麾下五长史之一,治平宰相崔光远的心腹大将花敬定后人,也是在乙未之变后,还能沿袭至今的少数几只老龙武军蔽数。

“你我终究与他等不是一路人的……”

“那何不令尔等,驱死于军前为效赎好了……”

花将军转念数想之后,还是试图做了最后的努力。

“也罢。”

党统领微微点了点头,还是决定多少卖个面子。

“着令晁盖人等,军前赎死好了。”

第二天,出阵的号角声声中。

在冰冷的地面上将就了一夜,总算被解开束缚,仅剩下一身单衣,一刀一排的晁军都,在左右的队列里,见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卢兄弟,柴大官人,你们这么也在这里……”

他有些吃惊的问道,虽然各自背景出身不同,这些可都是和他一起投效了官军的绿林人士。

相对于晁军都,曾经流窜黄河两岸的水路大盗出身;像柴大官人乃是破落的宦门之后,中州的大豪强出身,祖上据说可以上溯到大唐开国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尚得平阳公主的谯国公柴绍;

而卢兄弟则是以枪棒号称“河北三绝”的大名府的武馆馆主,兼做地下营生的豪商,曾在天雄军任过大教头。

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因为各种因由,落草或是啸聚一方,然后又因为北国朝廷的《赎免令》,重新归于北朝官军的旗下,参与到这场追逐功名和荣华,的南北对战中来。

“当然是那些狗官翻了脸子,被反咬了一口……”

铁青脸色的柴大官人,有些愤愤地说道。

“当初招揽之时,可是各般的宽大为怀……”

“他们可是要拿我辈去做那,军前接战不力的罪魁祸首而已……”

另一位绿林出身的卢头领,也冷森森的接口道。

“顺道逼我等被在阵前送死而已……”

“这可如何是好……”

“当然是反了他娘,回山上去逍遥……”

“这可不是那么轻易的……”

“你凭什么反……就凭剩下来的那点人手么?”

“官军的刀枪,可都在身后催逼着呢……”

……

回师的大军之中,气氛有些沉闷,辛稼轩和陆务观、赵隆他们也是一言不发。

那位李观军,倒是几次想说话,却又被这种气氛给生生咽了下去。直到走到滑县附近的白马山下,驻下营来休息开伙,一顿热汤饼加烤饭团灌下去,这种郁结的气氛,才稍稍缓解。

只是,有倭人大队在挖掘营地的时候,居然挖出了好些锈蚀的箭头和残损的兵器来,于是被呈现到了我们面前来。

出于某种心态而有意缓颊气氛,这位李观军倒是乘机以白马山为话题,为我们展示了一番他的所学深博。

原来。

这一代,居然是三国时留下的古战场,当年刚刚奉迎了天子,又击败驱逐了徐州刘备的曹操,在这里与四世三公的天下第一大诸侯袁绍,决胜负而爆发了著名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初期,新拜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法,解围困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的东郡抬手刘延部。

据说曹操以将军张辽、关羽率先进击,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

而白马山附近不远之处,就是另一个关键战场,延津之战的发生地。

白马之胜后,曹操收兵往延津。袁绍派刘备与文丑渡河追击,在黄河南岸攻击运粮车队。结果这支劫掠粮食的军队被诱入曹操设下的埋伏,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名将文丑又被阵杀。

再加上后来的袭夺乌巢之战,袁绍仅余八百骑逃回北方。构成了贯穿整个决胜中原,官渡之战的主要脉络,北地半壁江山,自此为曹军掌握了大势。

李观军的本意,也是以前人古事比喻现今的局面,鼓舞我军将士们,讨个好彩头。为此,他还临时口占了一首《白马咏怀》作为应景。

毕竟,哪怕是我麾下的大多数将士,也多生在长江以南,最多只在演艺说书里,听过类似的东西,没有亲身到过相应的地方。

因此睹物所思,总算有些振奋起来,还有人因此偷偷加入现地挖掘和古物收藏党的行列之中。

只是,对于三国系列有些烂熟的我,却觉得他这个比喻,实在有些不够吉利,虽然这次是以南伐北,但是明显是据守洛都的北朝一方,更接近曹操当时的处境啊。

不过,经过这个插曲,我也不再那么耿耿于怀,于事无益的结果了。

“军帅……”

这时候,当值的姚平仲低声请示道。

“是否依期归还徐州休整……”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