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6页)

罗梦云惊喜地说:“文大哥,你可真不简单,要是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像你一样,我们中国就太有希望了。”

“那是,小日本想灭咱们,门儿也没有。罗小姐,您是有学问的人,我有点儿事想和您打听一下。”

“文大哥,你别客气,有问题就问嘛。”

“前两天我们车行的马大头和我抬杠,这小子愣说当年武大郎没死,后来跑到一个岛上去了,在那儿娶媳妇生孩子,越串人越多,就成了现在的日本国。我说马大头你别扯淡了,武大郎让潘金莲下了耗子药给药死了,怎么会跑日本去啦?天桥说书的王先生讲《武松》可是一绝,我记得清清楚楚。您猜马大头怎么说?他说那不是说书的编故事蒙钱吗?你瞧瞧日本字,有一半字都是捡咱们的,武大郎没上过学,就认识这么几个字,到了日本现买现卖,串不成文章咋办?再造几个教给儿子,儿子再照葫芦画瓢教给孙子,就这么着,成了现在的日本字。唯独有一点,武大郎造字儿可以蒙事,可个子蒙不了事儿,他就是这个种儿,再怎么串也串不出武二郎的个儿,你到丰台那儿的日本兵营去,要能找出一个儿高的我是你孙子……”

罗梦云大笑起来:“文大哥,你别听他胡扯,倒是有秦始皇派五百童男童女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你说的武大郎我可没听说过,赶明儿问问我爸爸,他没准儿听说过这个传说。”

刚才讲演的那个圆脸女学生走过来和罗梦云打招呼:“梦云,你们不是要去天安门吗?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别忘了咱们是有分工的,这一片由我们负责。”

罗梦云笑道:“文大哥,这是我的同学杨秋萍,我们学校的激进分子。秋萍,这是文大哥,真正的无产者。”

杨秋萍说:“我们早认识了,文大哥为抗日募了捐,还向群众进行了讲演,是个有觉悟的爱国者。”

文三儿朝杨秋萍点点头,不满地说:“大妹子,我刚说了几句,还没说正题呢,你就带头喊开了,你瞧瞧,下面老少爷们儿还等着我的下文呢。”

罗梦云插嘴道:“秋萍,我们遇见一个29军供给处的长官,他说前方的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需要大批的弹药和给养,他请我们协助军队做做宣传鼓动工作,组织志愿运输队支援前方,所以我们临时改变了计划。”

杨秋萍说:“军情如救火,一刻也耽误不得,我们分头开始吧。”她转身向文三儿伸出手:“文大哥,真对不起,我们现在来不及讲演了,因为前线需要支援,我们应该做些更实在的工作。感谢您的爱国热情,我希望您能参加志愿运输队,到前方去,行吗?”

文三儿连个愣儿都没打就答应了:“没说的,我算一个,不就是卢沟桥吗?一溜达就到,到那儿我还想问问29军的长官,打鬼子还要不要人,我文三儿别的能耐没有,舞个刀弄个枪的咱还在行,走吧,现在就走。”

民众自发组织的志愿运输队里什么车都有,有人推着手推车,有人赶着马车,有个汉子竟牵着一匹骆驼。还有个公子哥把自己的“福特”牌小轿车也开来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塞了几箱弹药,车顶上码了十袋白面,堆得像座小山。文三儿的人力车座儿上放了四箱手榴弹,因为前线急需手榴弹。据29军军需处的一个长官说,鬼子的武器好,玩枪炮咱玩不过他们,29军的弟兄们也有自己的招儿,脱个光膀子,腰上缠一圈儿手榴弹,手里拎着大片儿刀,专跟他打肉搏战,远了甩手榴弹,近了抡大片儿刀,所以手榴弹的需要量很大。

志愿运输队出了西便门,队伍浩浩荡荡地拉出七八里地长,文三儿的心气儿正高,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激情,跟喝了四两酒的感觉差不多,他本能地感到,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已经到来,还是他妈打仗好,平时一个臭拉车的,人嫌狗不待见,谁拿正眼瞧过你,没想到和日本人一开战,文三儿倒在北平的老少爷们儿面前露了脸,居然还让学生们请去当众讲话,那个叫杨秋萍的女学生小手可真软乎,平时你要想摸一下,门儿也没有。

七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文三儿把身上的白布汗褟儿脱下来,光着板脊梁拉着车一溜儿小跑,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快到八宝山时就听见西边传来爆豆般的枪声,还夹杂着滚雷般的炮声,文三儿这才想起来,昨夜听到的雷声敢情是打炮呢。这时路上出现潮水般逃难的人群,运输队的人迎着逃难的人群走上去,大家都好奇地向逃回来的人打听前线的情况,文三儿大模大样地说:“老少爷们儿,我们是29军的,前面打得怎么样?”

一个商贩模样的中年男人余悸未消地说:“我说老少爷们儿,别再往前走啦,前面打得正凶呢,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忒厉害,一炸一片火,29军快顶不住啦,死人可死海了,赶紧跑吧,上去也是白搭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