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拉皮条(第2/3页)

为了祖宗或者祖师爷的地位名誉,就算再怎么吝啬,再怎么舍不得,这些家伙也不得不将他们藏起来,本来只打算传给长子长孙的宝贝给拿了出来了。

刘彻只是微微扫了一眼这名单上的书籍。

其中不乏后世人尽皆知的《论语》《春秋》(各版本)。

更有许多在后世已经失传,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著作。

譬如,刘彻赫然在奏疏中看到了《十翼》的名字。

所谓十翼,其实就是易经,不过是孔子亲自整理编辑和重新校订后的易经版本。

毫不夸张的说,想看最原始版本的易经,最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十翼》其他版本,都可能有所遗散甚至就是后人的伪作。

只有《十翼》最接近周易!

而根据奏疏上的记录,这本《十翼》即使不是孔子亲笔所录的,也多半是子夏的手笔,因为,它是由子夏的第十一世孙卜志所献,因为能查到完整的谱系传承,所以,可信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而且,地方官也仔细检查过《十翼》的竹简和载体,结论是“确为古物,所用笔法,亦为春秋笔刻,当为真书”。

仅这一本书,就了不得了!

《十翼》是易经中最好的版本了。

而且,经过孔子和子夏的联手编纂,在诸子百家中向来享有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书出子夏的后人,法家对此也表示认可——子夏是法家的道统来源,最初的法家门徒就是子夏的弟子,如魏文侯、李悝、吴起都曾在子夏门下听讲。

刘彻将奏疏合起来,吩咐道:“命令少府,立刻抽调人手,整理、翻译所有所献的书籍,待整理完毕,立刻命人雕版待刻!”

这些先人的知识结晶,最好的保护办法,自然就是将他们印刷出来广为传播。

历史上两汉几百年的努力,确实是卓有成效的。

至少,大部分的古籍和典籍都被皇室保护了起来。

可惜,东汉末年,董卓一把大火,将两汉几百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让人可惜可叹。

有了董卓的教训,刘彻自然不会再让这些宝贵的书籍,变成刘氏一人的私藏品。

更何况,将先人的智慧结晶,放在石渠阁腐烂,这本身就是一种亵渎行为!

将它们传播开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也不能大大咧咧的向所有人公开。

至少,百年之内,不能任由这些珍贵的书籍流传到中国之外的地方。

不然,要是匈奴人得到了一本《韩非子》《商君书》或者《孙子兵法》一类的书籍,那岂不是直接能升级成三本基地?

所以,刘彻目前只会将这些书籍向左庶长以上的贵族或者考举中通过第二轮的优秀人才开放购买资格。

至于允许外籍人士购买?

那就更不可能了!

兵书和法家著作以及农家、墨家著作,现在已经被刘彻视为管制书籍,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将哪怕一片竹简,一块帛布,带离汉境。

与这些书籍一同被列入管制名单,被禁止出境的东西还有:蚕种、桑种、茶叶种子、大黄种子。

这些东西,比铁器受到的管制还要严格。

在最新修订的汉律版本中,任何发现企图携带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样出境或卖与没有户籍的不明身份人员的人,统统将被视为“不可赦之罪”,将被严惩!

与之相比,带铁器出境,不过罚金而已……

“诺……”王道接过帛书,点点头,看了看刘彻,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刘彻看了,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回禀陛下……弓高候韩颓当前几天不是回朝了吗?”王道扭扭捏捏的道。

“嗯?”刘彻点点头,韩颓当和俪寄,前几天一起回到了长安,这两位在去年平叛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将军,现在,就在公车署等待封赏。

大概韩颓当打通了王道的门路,打算开个后门吧?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就不免对韩颓当有了意见——你一个军人,打仗就好了,没事学这些花花肠子做什么?

“弓高候前天来找奴婢……”王道跟在刘彻身边这么久,哪里还清楚刘彻的表情的含义,他连忙恭身道:“说是,其在长安尚冠里造了个宅子,想请陛下去观赏……”

王道是赶紧把自己从这个泥潭里拉出来。

开什么玩笑嘛!

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来源于天子的信任,天子要是不信任他了,觉得他私底下干了什么瞒着天子的事情,那么王道敢保证,明天,就会有一个新的宦官取代他的位置……

“哦……”刘彻笑了起来:“这样啊,那朕过两天去看看……”

韩颓当这个家伙啊,前世就一直是以善于钻营而闻名的。

不过,刘彻也能理解,作为一个从匈奴逃回来的将军,他要是不死死抱住刘氏的大腿,那他就可谓是前途无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