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3/8页)

巴卡司把这次任务看成是典型的伪装和欺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曾以平民身份亲赴世界各处发生小规模战争的地区拍摄纪录片,如今他以专家的身份对这次大规模伪装任务可用的资源进行了统计,然后看着马斯基林说:“我希望你生产的那些东西能在南边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用假坦克、假大炮和你手上所有的东西制造出一整支军团进军的假象,就像我们之前做过的,只是规模要放大许多。虽然即使如此也难以完全达到蒙哥马利的要求,但势必会有些帮助。”

马斯基林专心听着克拉克和巴卡司两人对此任务的构想,但显然,两人的筹划都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德军正躲在一道由五十万枚地雷构成的屏障之后,准备好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等种种现代化杀人武器。德国间谍正秘密监视第八集团军的一举一动,他们却又非得让他被蒙蔽不可。“你是没办法让骆驼飞起来的。”法兰克·诺斯曾这么对马斯基林说。然而他当然可以。正如他经常说的,只要给他合适的道具,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这只不过是个戏法。”他突然说。

“什么?”巴卡司问。

“就是个戏法。你瞧,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典型的误导手法。我们要做的,只是令一个会在此处出现的东西,看起来像在彼处出现而已。我这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做好这点,因此熟知该如何进行。我们必须拿出大量线索给德国佬看,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只要我们呈现正确的线索,他们就会自行导出我们希望的结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成品做好再呈现给他们看,他们必定再三质疑;但如果我们呈现的是准备的过程,他们就会上钩了。”任务的可行性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形,他兴奋地说下去,“现在我们要把它当成剧场舞台来布置。首先,我们得先准备道具,这些道具是通往所有接下来会发生之事的钥匙,然后我们必须把它们呈现出来。一旦让对方有时间瞄上一眼后,我们就马上调换,把它们从这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最后才真正让他们看见我们替他们准备的东西。”他咧嘴微笑。

克拉克和巴卡司立即苛刻地质疑起马斯基林,但他都一一加以回答。“我祖父把魔术定义为一种让某事或某人神秘地从一种情况到另一种情况的技巧,而这正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

“好吧,”经过一番辩诘,克拉克终于同意了,“我们就用这种戏法来对付隆美尔。”他立刻在一台旧打字机前坐下,以频频因故障卡住的按键一字字敲出大致的任务计划书。这份计划书正如这三位起草者,兼具了理性、实际和天马行空的特色。计划内容是将两支军队部署在沙漠中,一支是真正具有打击能力的正规军队,另一支则是由糨糊和纸板构筑出来的假人军团。他们将给敌人观察的机会,让敌人熟悉这样的布置,并自行判断意欲攻击的目标。然后,等时机一到,就可利用夜色掩护,将军队互换位置。计划书中还提及一些魔术舞台的表演原则,包括转移注意、伪装和模拟,但主要的欺敌计划,简单说来,只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上的误导表演。

计划报告书草拟好后,天色已晚。巴卡司拿起报告念了一遍,显得相当兴奋。“如果这计划能成功,”他信心膨胀起来,“就会把特洛伊木马比下去,让它变成旋转木马座上的玩具。”

他们准备明天一早就把报告呈交上级审核。在开车回阿巴西亚的路上,马斯基林对巴卡司说:“如果上级批准这个计划,我希望我的手下也能参与。”

巴卡司笑了。“如果这个计划被批准,马斯基林,那你的手下可会忙得没时间打瞌睡了。规模这么大,需要动用数以千计的伪装道具,那可不是一座魔术山谷工房能应付的。我们需要请第八十五工兵营支持,还要请机械化部——”

“我不是这个意思,”马斯基林打断了他,“我不要他们做那种工作。这些事我们以前做得太多了,我希望他们能实际参与行动。”

巴卡司不想理会这个请求。“如果你是指把他们派遣到实战部队,恐怕那边并不缺人手。”

“我是认真的,少校,”马斯基林冷冷地说,“我不能回去告诉他们,说这次他们只能在幕后工作。他们努力了这么久,辛苦了这么久,不能让他们在这场盛会中缺席。”

少校叹了口气,点点头:“好吧,我尽力安排。”

由于“捷足行动”属最高机密,马斯基林只能对魔术帮成员讲一些表面的情况。“作战计划是否能成功,关键全在于一次规模大得前所未见的伪装行动,”他对他们解释,“而我们就是这个伪装行动的核心。蒙哥马利把一整支假军团布置在战场上,好让隆美尔认为我们将要攻击他南端的防线。为了实现这点……”马斯基林原本想说巴卡司可能会让他们去前线,但又临时忍住没说。他不想让部下有太高的期望,免得日后因落差太大而失望。“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