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约克王廷的裂痕(第2/4页)

外交政策严重分歧和伍德维尔家族崛起,令爱德华四世与沃里克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在沃里克眼中,伍德维尔家族不过是群低贱的暴发户,通过裙带关系获得不相称的地位。沃里克并不满足甘居人下的角色,他最理想的权力结构是国王表弟听从自己的指挥施政,而爱德华四世富有主见,绝不肯受人摆布。一个功劳震主的强势权臣与一个性格强硬的国王,打江山时尚可同甘共苦,坐天下后鲜有相处和谐的案例。

一场关系地缘政治和家族兴衰的国内外政治婚姻大博弈,首先使英格兰宫廷暗潮涌动。这场角逐战,利益盘根错节,形势错综复杂,在这个过程中,造王者对自己在权力中枢的地位边缘化万分恐慌。

爱德华四世不遗余力扶植势单力薄的王后家族。从兰开斯特党人那里剥夺的地产几乎被约克党功臣瓜分殆尽,能封赏给王后亲属的土地所剩不多,好在王后有一堆弟弟妹妹,爱德华四世自己没有选择政治婚姻,却善于通过政治联姻提升伍德维尔家族的地位。

王后长妹安妮·伍德维尔嫁给埃塞克斯伯爵的继承人威廉·鲍彻子爵;长弟安东尼·伍德维尔娶第八代斯格尔女男爵为妻,以妻之名承袭爵位成为贵族;二妹玛丽·伍德维尔嫁给威尔士豪强威廉·赫伯特的继承人;三妹杰奎塔·伍德维尔嫁给第八代史坚杰男爵;六妹玛格丽特·伍德维尔与第十六代阿伦德尔伯爵威廉·菲茨阿兰的继承人结婚。

王后二弟约翰·伍德维尔与第二代诺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内维尔的结合,公认为“最恶心”的联姻。从辈分和年龄上说,爱德华四世20岁的小舅子娶自己65岁的姨妈,变成了自己的姨父,而凯瑟琳同时也是沃里克的姑姑,民间流言说她的真实年龄比公布的还大10岁。公爵夫人已经送走了三任丈夫,她的第三个丈夫博蒙特子爵为兰开斯特战死在北安普敦,她唯一的儿子第三代诺福克公爵支援约克党打赢陶顿战役后同年底逝世,很明显这桩极不般配的婚姻是冲着财富而去的,那个年代的编年史家称之为“恶魔的联姻”。

1465年,王后最小的妹妹凯瑟琳·伍德维尔才7岁,嫁给10岁的第二代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他是第一代白金汉的长孙,父亲在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负伤,于1458年病逝,匆忙促成这桩童婚,可见国王扶植王后家族之心切。小公爵虽然年纪尚幼但心高气傲,根本瞧不起低贱的伍德维尔家族,只是被迫服从王命,婚礼上从未露出半丝笑容,之后他一生都与妻子家族作对。

贵族政治婚姻市场的优质资源几乎被王后家族垄断,招致其他贵族嫉恨,人们私下嚼舌时嘲笑他们“贪婪”、“无耻”、“堕落”。伍德维尔家族谈不上高尚,但所作所为也没比其他贵族过分,白王后还算谨守本分,过着低调的生活,无非出身低微,突然获得不相称的地位。然而在等级和血统观念浓厚的时代,伍德维尔家族带有“原罪”。

1465年法兰西局势发生变化,路易十一登基4年后继续推行中央集权去封建化进程,长期割据的大诸侯波旁公爵、贝里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等组建“公共利益联盟”抵制法王,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已将政务交给儿子夏洛莱伯爵代理,夏洛莱积极支持联盟抗衡路易十一。7月份联盟与路易十一的王家军队爆发蒙特雷战役,法王把红王后最得力的朋友布雷泽从她身边抽调去领导王军右翼,一代名将布雷泽于此役阵亡。

蒙特雷战役虽未分出胜负,但路易十一用外交手段分化了联盟。因有实力最强大的勃艮第公国参与,局面错综复杂,法兰西的集权化进程暂时受阻,路易十一立志要先吞并勃艮第。夏洛莱伯爵的想法比其父亲更加激进,菲利普公爵还承认法王是自己的最高领主,夏洛莱则试图脱离法兰西,缔造完全独立的勃艮第王国,他与法王的冲突愈演愈烈。面对几大诸侯联盟,法王实力仍然占优,可勃艮第背后还有个跟它关系亲密的英格兰,如果英王插手势必打破平衡,路易十一打算与英格兰缔结盟约,最起码使其置身事外。

虽然爱德华四世倾向与勃艮第结盟,但有两方面顾虑:一方面夏洛莱伯爵同情兰开斯特,与红王后关系亲密,对英格兰态度还比较冷淡;另一方面爱德华四世考虑到国内政局初稳,不敢刺激热情伸出橄榄枝的法王,必须克制自己的反法情绪。在勃艮第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1466年4月,为安抚沃里克情绪,爱德华四世勉强同意跟路易十一再续两年和约。

1466年初,夏洛莱伯爵的态度出现转变,他看到约克王廷日趋稳定,自己跟法王的冲突日增,得知路易十一正对英格兰大力公关,有点着急;另外,夏洛莱的第二任妻子头年8月去世,他对“英勃同盟”开始上心起来,希望能娶爱德华四世的妹妹约克的玛格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