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扬威(第2/3页)

幽州是苗曾的地盘,听说吴汉只带了寥寥二十人就敢前来撒野,苗曾当然不能示弱,遂点起数百亲随出来会见吴汉。

低估了,他太低估吴汉了。

他刚一出现,吴汉就率领二十名骑将,如狼如虎地杀了上来,半柱香的功夫不到,就把他和他的数百亲随成功地送往了阎王殿。

吴汉,太狠了。

收拾了苗曾,狠人吴汉宣布收编幽州的军队,收归己有。

而苗曾一死,幽州十郡震动惊骇,各城邑莫不望风服从,纷纷表示同意发兵助战。

这样一来,吴汉征集到的人马有四五万之众,比刘秀现在掌握的兵马还要多!

吴汉领着这支军队得意非凡,疾驰南下。

大军过处,蹄声如雷,地动山摇,许多小股流民军吓得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一时间,刘秀要清扫流民军的消息风一样地传遍了河北大地。

河北大地更加动荡不安。

实际上,刘秀也已经开始征剿流民军了,他的军队已开赴到了河内郡。

吴汉与他在阳武县的清阳亭会师。

见了刘秀,吴汉远远跳下马,恭恭敬敬地将全军官兵花名册呈上,毫无保留。

这时,刘秀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众将眼羡吴汉士马强盛,一个个请求刘秀说:“吴汉的队伍太庞大,是不是分些给我们呢?”刘秀呵呵笑道:“兵马是吴汉招来的,恐怕不愿意分拨给别人吧,现在提出这种请求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

众将一听,大为惭愧,再不提分兵之事。吴汉招来的兵马由此大部分归其本人统率,其本人一跃而成刘秀座前首席大将。

有了吴汉这五万兵马,再加上原有的兵马,刘秀的军队已有十万之众,可以开展大兵团作战了。

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初冬,刘秀对盘踞在阳武县的三十万铜马军全面开战。

决战之前,刘秀以突骑截断了铜马军的补给线,然后在清阳亭发起势若千钧的一击。

铜马军大溃,乘夜逃跑。

刘秀追击到清河国馆陶县,再次予以重创。

成千上万的铜马军无心再逃,纷纷跪地请降。

刘秀率数骑亲随前往受降。

还没来得及清点受降人数,刘秀收到线报:流民军中的高湖﹑重连二部从东南赶来,与逃散的铜马残军汇合重新杀了回来。

于是,刘秀将军队开到蒲阳(今河北省顺平县),双方再次展开决战。

刘秀一军此前连战连捷,士气高昂,越战越勇。相形之下,流民军显得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战鼓擂响,大战展开。

双方你来我往,反复冲杀,从日中杀到黄昏,流民军彻底被击溃,军中首领弃械乞降。

眼见天色已暗,刘秀匆匆将这些投降的首领们悉数封为列侯,宣布全面收编铜马军。

好家伙,跪倒在暮色中的铜马军无边无际、铺天盖地,黑压压的,足足有四五十万人呢!

这些人,会是诚心诚意投降的吗?刘秀帐下的诸将纷纷劝告刘秀不可轻信,有人悄悄向刘秀做了个“杀”的手势。

众流民军的首领也觉得,自己几十万人向人家几万人投降,铜马、流民军也觉得这事儿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别说刘秀,就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怎么办呢?

刘秀想了想,命令降将各领各的队伍回营整顿,告诉他们,自己明天再到他们的营地巡视。

此言一出,刘秀的部将一阵哗然。

降将将信将疑,引兵退去。

第二天,刘秀果然轻装乘马,巡营部署。

降将们心悦诚服,交口称赞道:“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刘秀把投降的部队都分配给各将领,部众一下子膨胀到四十万之众,实力大增,威名远扬。就连在更始帝刘玄统治下的关中人也遥尊刘秀为“铜马帝”。

赤眉的一个分支部队与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流民军在射犬集结,约有十余万人,刘秀率军进击,又大获全胜。

然而刘秀并不满足于此,继续向南进攻河内,迫降了刘玄更始政权的河内太守韩歆。

迫降韩歆,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该事件标志着刘秀公开与刘玄决裂了!

刘秀的下一步行动,就是除掉刘玄派来河北的谢躬。

谢躬自从进入了邯郸城,就自设衙门,处处与刘秀唱对台戏。

刘秀如芒在背,忍无可忍,无数次动念头要将这根芒刺拔去。

他甚至还设下过类似“鸿门宴”的饭局,打算在饭局上将他黑掉,却由于时机尚未成熟,不能过早和刘玄撕破脸,放弃了。

现在,终于可以下手了。

不过,下手之前,刘秀打算利用谢躬为自己做一件事:打击尤来军。

这年十月,数万青犊流民军从上党郡窜入河内郡武德县内,驻扎在黄河北岸的射犬聚,窥伺邺城。另一股流民军尤来部则从东郡出发,进逼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