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4页)

死里逃生的兴奋使他们顿时来了力量,两人跌跌撞撞从石阶处攀登。到了洞口,黄河平托起小老汉的屁股让他钻进洞内,小老汉伸手又拉上了黄河平。那股沁人心脾的风分明是从这个洞穴中吹来的。两人更加兴奋,小老汉顺手抡起从哑嗓子手中那得来的棍子,在洞口梆梆敲起来。突然,他意外发现棍子头上存着蜡油,便马上来了劲头儿,捻了根儿衣线做烛芯,扯了块身上的破布包在另一端棍头上,狠命在石头上磨,不一会儿燃着了破布,就着火苗把棍头上的烛芯点亮了。

借助微弱的烛光,他们发现正待在一间石房子中间:这房子像是很久以前被人开凿出来的,里边石桌石凳、石床一应俱全,并且和整个石房子连为一体。更为怪异的是这石房内还套着小一些的石屋,屋内还有石灶台、石火炕,从烟熏火燎的痕迹来看,曾经有人在这里烧火做饭,围灶取暖。

越向洞内纵深走,竟然发现更多的石房子,这些石屋大小格局相似,而且相互连接通透,石屋上下还通过楼梯相接,如同现代的楼层。原来这是一座掏成蜂窝状的石居山洞群。再向上走,只见石屋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用异形砖建造的奇形怪状,相互间的通道也变得曲折幽深,酷似迷宫。偶见地下还布有陷阱,散乱堆放着镞箭头、铁蒺藜和弹丸,有的石屋却被黄土整个儿淹埋了。看来,不知是古代哪一支氏族为避难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居险防守。当黄水袭来的时候,这里的人们逃到了山洞的顶部,淤泥和黄水尚未来得及灌满所有孔道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肯定从这儿逃了出去。

小老汉用那根棍子探路,却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他一抬头,蓦然看到眼前是座紧闭的石门,石门两边各有半边黑白鱼的太极图形,太极图周围标刻着金木水火土的五个字符。

黄河平懂得周易,知道这是五行相生相克图,他接过小老汉那根棍子,按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画出了五条连接的弧线和五条交叉的直线。

图形刚画完,在黑白鱼相衔接的地方,两扇石门裂开一条缝隙,随着门轴在石臼中咯咯吱吱转动,石门缓缓洞开。

里边原来是一座年代更为久远的石窟墓穴,四壁雕着人身鸟兽和腾蛇游雾的图案。这座墓窟,宛如一具倒扣的大钟,只见墓室正中坐落着一处粗犷高大的青石祭坛。祭坛旁边,有一大片动物和车仗的化石。仔细辨认,竟然是嶙峋的马骨和蜷缩在地的狗骨,它们相互枕藉,横躺竖卧在巨大的辐式车轮旁边,铁皮箍就的战车早已化为凹凸不平的土垒,威严的驾车俑被敲掉了脑袋,只留着一条残缺的胳膊,保持着驾驭马车的姿势。

这里显然是一处陪葬墓,并且不止一次被人盗挖过,破碎的陶片冥器随地可见。他们走到残破不堪的祭坛前,这里石碑断裂倒地,神兽缺头少尾,雕工精美的石栏东倒西歪,连祭台前的石五供也像被人连根拔去。祭台正中的青石兽礅也被人移了位,上面的兽头浮雕已被人凿去,只余下残缺尾部的只鳞片爪。再看石礅旁边,竟被人掘开了一个大坑,坑土还是新鲜的。两人近前一看,突然被惊得瞠目结舌,原来,坑口处放着一把丁字镐,镐头上趴着一只黄毛老鼠,正在用舌头添着自己带血的胡须。

“有人来过!”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叫起来。黄毛老鼠听了人喊,竟然无动于衷,只是睁着绿豆似的眼睛,瞪了一眼两个不速之客,而后旁若无人地沿着镐把又慢悠悠爬到土坑里去了。

小老汉摸黑找到祭坛上的一个石碗,发现是个还存有蜡烛的烛台,他再度钻木取火,点亮了蜡烛,举到土坑边上朝下看。

土坑口上小下大,类似地窖形状,深达两三米,按黄河平的眼光来看,这是先爆破后开掘,从中一定挖出了不少东西,现在再下去已经毫无价值,关键是尽快找到这地下城的出口。

黄河平让小老汉端着蜡烛,自己捡起镐头,开始沿着祭坛一侧向前走,在一个硕大的石柱边,突然发现倚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他让小老汉把碗里最后一点蜡捻子挑大了,借着烛光看去,两人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个满身泥灰头戴安全帽的人,用手去推,帽子掉落,露出一张血肉模糊的脸,已分辨不出眉眼。这人身后,正扔着小老汉用来包裹壁画的包袱!从个头儿上看,这人很像是押着他们过晃滩的哑嗓子,但那些壁画却无影无踪了。

黄河平倒抽了一口凉气,让小老汉继续举烛观察,发现石柱一侧还放着几个废弃的氧气瓶,氧气瓶旁边,摞着几套工具袋,袋上边隐约印有“化肥厂机修”的字样。小老汉急忙用手去掏袋子,兴高采烈地叫了起来:“水,还有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