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3页)

转。转吧。

系统通知开会,培训,新任主编一定让春梅去。培训地点在山里,封闭式管理,一去五天。春梅推托,说家里有老人,走不开。吕主编说:“有困难想办法解决,老同志更要以身作则。”春梅说:“多给年轻人点机会。”吕主编说:“这次培训,是专门针对副主编以上人员的,要求提高政治素质。你去最合适。”她开始称呼“你”,不说春梅姐。

春梅气得头顶冒烟,她高风亮节,摆高姿态把位子让她。她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却烧到她头上。摆明了是自己想偷懒!可是,人家现在是主编,你是副主编,官大半级压死人,春梅只能从命。她开始后悔自己没当主编。回到家,把这事跟伟强“禀报”。倪伟强不以为意,好像有她没她一个样。“妈请大嫂照看几天。”春梅建议。伟强唔了一声。“有什么情况,随时打电话给我。”春梅又说。倪伟强说了句“知道”,没再讲话。

张春梅收拾好东西,又给二琥、伟贞打了电话,便开车进山。张春梅感到安慰的是,伟强没辞职。她认为这对儿子未来的学术道路是有利的,一是经济支持,二是人脉支持。

从小到大,斯楠跟伟强不算亲。那几年,伟强满世界访学、访问、授课,是春梅把儿子带大。伟强的浪漫事件,发生在倪斯楠小时候。孩子聪明,老妈不说,他也心知肚明。他讨厌爸爸,心疼妈妈。他最怕听到老妈说“他就算再错,也是你爸,咱们还是一个家”,还有“我保持完整家庭是为了你”。春梅始终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歧视,将来在婚恋市场上也会被挑毛病。春梅不愿意拖儿子的后腿。可是,倪斯楠压根不这么认为:第一,他觉得如果父母感情破裂,就应该离婚,不用考虑他,他能接受;第二,他不认可单亲家庭完败于婚恋市场的论断,也不认可老妈所谓的,找对象就要门当户对。半年之前,倪斯楠在打游戏时认识了一个河北邯郸的女孩。两个人恋爱,但一直没见面。斯楠在西部,女孩在廊坊。他们打算趁寒假在北京见面。斯楠就说,是去新东方报了个英语班。计划还没实施,春梅知道了,她用小号浏览斯楠的QQ空间,发现了问题。

逼问。斯楠交代。春梅一力打散,坚决不允许斯楠和女孩见面。为了掐灭小火苗,张春梅还在电话里跟女孩进行了激烈交锋。她得到的答案是:幸亏没让儿子见她!现在的女孩!不得了!几句话,差点把她这个老江湖都驳得哑口无言。这样的女孩做儿媳妇,只会害了儿子!

春梅哭,闹。斯楠心疼妈妈,终于挥泪斩断情丝。这么多年,他晓得妈妈苦、难、不容易,因此,这次保研,他没选外保,而是求稳妥,保本校硕博连读,他想让妈妈省心。春梅也知道孩子的心,因此,这次伟强闹离婚,她更觉得是伟强不懂事——孩子那么小,都知道为这个家添砖加瓦,他却搞破坏!

培训到第二天,春梅不放心,下了课,她还是开了三小时车回家。伟强在照顾老太太。“不是说不回来吗?”伟强问。春梅说有个材料要拿。伟强在给老太太洗脚,老太太坐在那,迷瞪着。洗完了,倪伟强用干毛巾把老太太的脚包上。又拿来薄被,给老太太盖上。张春梅在一旁瞅着,又是暖心,又是失落。暖心于母慈子孝的场面,失落于老太太没了她,似乎也能过,没准还过得更好。不过,春梅很明白,她对老太太的感情,不光是因为她是伟强的妻子,就算他们离婚,她离开这个家,她也还是把她当妈。她愿意给老人养老送终,发自内心地。谁让当年婆婆对她有恩,老太太如果不搭救,她等于是个孤女,还不晓得在人海中漂荡到什么时候。人,要知恩图报。

好不容易,五天培训结束。调整一个礼拜,吕主编又把她叫到办公室。文件一推,又是个培训。春梅傻了:“小吕,别总逮着一只羊薅毛。”口气很不客气。这个时候,春梅不能服软。吕主编做工作:“张老师,这可是个机会,多少人想去去不了,这是吹风会,非常重要。”春梅道:“我去不了。”吕主编换了副口气:“这是工作!”张春梅坐了几秒,对峙,然后,起身走了。

脾气可以耍,工作还得做。这次“吹风会”,春梅还是去了,又五天。姓吕的屡次为难她,春梅明白,她不是跟她有仇,是跟她的资历、位置有仇,杀鸡儆猴,如果她张春梅都被拿住,底下的小字辈,谁还敢不听话。那么,吕某人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这也是攘外必先安内。春梅不打算抵抗,反正,她的心思也不在工作上。只是,再次跟伟强打招呼,春梅有点不好意思:“还得出去几天,妈你多照顾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