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胆大包天(第2/3页)

太平公主说完,便转身离去。

青年站在屋外,看着太平公主的背影,咬咬牙,却没有出声。

“明玉,起来吧。”

他冲着屋内说了一声,那匍匐在地的青年,也随之起身。

“公主她……”

“姑姑毕竟是个女人,容不得人。

既然她不愿意再收留你,你就随我走吧……嘿嘿,不过你也可以松口气,那杨守文烧了武家楼,等于和武三思撕破了脸。看着吧,武三思绝不会轻易与他罢休的。”

“杨贼放火,烧了武家楼?”

明玉愣了一下,目光凝视清化坊方向的滚滚浓烟,突然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这杨贼,好高明的手段。

殿下,咱们最好不要再轻举妄动,更不要对他不利。他这一把火……看着吧,武三思不但不会找他麻烦,还会想方设法的保护他周全。咱们,实不宜再针对杨守文。”

“嗯?”

名叫成器的青年,愣住了。

明玉,本名慕容明玉,是静难军军使慕容玄崱之子。

想当初,慕容玄崱起兵造反,后准备从昌平撤兵之前,安排慕容明玉偷偷前往长安,投奔了太平公主,改名穆明玉。后来,他得知了杨守文是杀害慕容玄崱的凶手,就几次想要找杨守文的麻烦。但当时杨守文因醉酒诗百篇而名动两京,太平公主对杨守文也颇为赞赏,所以斥责慕容明玉,不得生事,更不许找杨守文麻烦。

这,也让慕容明玉非常不快。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他结识了身边的青年。

青年名叫李成器,说起来也是一个大人物。他是相王李旦长子,嫡长子,极为聪慧,而且颇有手段。只是,在历史上李成器的光芒几乎被他兄弟李隆基完全遮掩住,所以名声不显。留给后人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三让皇位,被后人称作‘让皇帝’。

李成器能诗歌,善书画,精通音律,最善羯鼓、吹笛。

史书评价他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干预朝政,所以甚得李隆基的敬重。

不过,此时的李成器,还不是历史上那个鼎鼎大名的让皇帝,只是一个年仅二十二的青年。

李成器和慕容明玉一见如故,并且各种拉拢,使得慕容明玉和他走的也越来越近。

只是,李成器果真能够成器吗?

慕容明玉轻声道:“殿下,咱们安排的手段最好不要再施展了!

杨守文这次回来,陛下对他必然更加看重。他既然拿走了那幅画,焉能没有防备?

说不定,他正等着殿下出面,而今烧了武家楼,陛下未必会怪罪他,相反武三思还要护他周全。总之,咱们暂时不要再对他出手,还是再找机会,不信他没有破绽。”

李成器闻听,顿时恍然。

但他随即流露出一抹羞愧之色,轻声道:“未能替明玉报仇,还……我真的很羞愧。”

“诶,羞愧什么。

公主殿下而今不愿和太子反目,咱们也没有办法。这次撕破了面皮也好,否则夹在中间,我终究难受,也施展不开手脚来。不过,我短期之内,不好继续在洛阳,难保公主不找机会寻我麻烦……我准备离开洛阳,先避一避风头再说,如何?”

李成器想了想,点了点头。

“如此也好……对了,六诏乘象书如今下落不明,而且老黄在射洪,似乎有些麻烦。

这样吧,你走一遭梓州,看能否帮助老黄。

顺便呢,还有一件事情要你费心,具体的,咱们回去再说。”

“好!”

既然已经上了李成器这艘贼船,慕容明玉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

左右他离开洛阳也无处可去,走一遭剑南道,似乎也没什么大碍,正好可以散心。

只可惜,未能害得杨守文!

慕容明玉心里,不禁有些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大势在杨守文一边,有武则天的关照,即便是相王李旦想要对付杨守文,也非一桩易事。

且放过他一遭,总有一日,取尔人头……

想到这里,慕容明玉又看了一眼浓烟滚滚的武家楼方向,一咬牙,跟着李成器离开。

……

武家楼,已经被烈焰包围。

熊熊火焰直冲霄汉,浓烟弥漫。

庄毕凡带着人,从武家楼里救出了那些家丁。清点一番之后,他也不禁暗自咋舌。

武家楼这一次,死十七人,伤五十余人。

这还是杨守文手下留情的结果,如果他们下狠手的话,估计这武家楼里,无一幸免。

以前还不觉得杨守文心狠手辣,只觉得他颇有些儒雅风范。

可现在看来,这家伙……

杨守文、杨茉莉和杨十六,依旧端坐在武家楼大门外,一动不动。

那四只獒犬也静静的匍匐在他身前,看上去很安静。可谁都知道,这四只獒犬绝非善良。

只从它们爪牙上的血迹就能看出,这四只獒犬何等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