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努力(第3/3页)

[9]

1938年,赫洛平曾这样描述镭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对象:“镭研究所的研究活动集中于一个主要问题,可称之为‘原子核及其附属物问题’。”他把对“原子核及其附属物问题”的研究分为如下6个方面:①基本粒子的核力和特性研究;②核反应和人工放射性元素提取方法研究;③生成大强度和高能离子束的大型装置的设计和使用;④天然和人工放射性元素研究;⑤自然界中的核反应现象研究;⑥放射性元素和基本粒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10]

铀问题委员会

1939年初,德国科学家发现铀核裂变的消息刚一公布,苏联科学界便作出积极响应。1939年3月7日,梅索夫斯基和А.П.日丹诺夫向苏联科学院提交了首篇有关核裂变研究的论文。1940年,韦尔纳茨基和赫洛平向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理学部学术秘书斯捷潘诺夫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1939年,中子作用下铀核裂变及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现象的发现……首次将人类利用核能的可能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因而,我们提议地质地理学部讨论铀矿勘探现状问题,制订铀矿勘探计划,建议政府根据该计划采取相关措施。”[11]1940年7月16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召开会议,讨论成立铀问题委员会事宜。1940年7月30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作出如下决议:①为在苏联科学院进一步开展铀研究及探讨利用核能的可能性,成立受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领导的铀问题委员会。委员会承担如下主要工作:其一,确定苏联科学院各研究所的铀研究选题;其二,组织开展铀同位素分离或浓缩方法的研究及对放射性衰变过程的控制研究;其三,整体协调与全面领导苏联科学院的铀问题研究。②确定铀问题委员会组成人员为:赫洛平院士,任委员会主席;韦尔纳茨基院士,任委员会副主席;约费院士,任委员会副主席;А.Е.费斯曼院士;瓦维洛夫院士;П.П.拉扎列夫院士;А.Н.弗鲁姆金院士;Л.И.曼德尔施塔姆院士;Г.М.克日扎诺夫斯基院士;П.Л.卡皮察院士;苏联科学院镭研究所研究员库尔恰托夫;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Д.И.谢尔巴科夫,任委员会秘书;苏联科学院生物化学实验室副主任维诺格拉多夫教授;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哈里顿。③1940年9月20日前向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提交苏联科学院1941年度铀问题研究计划。④设立国家铀基金,组织进行铀矿研究。为此,决定在1940年秋向中亚各大铀矿派出苏联科学院勘察队。⑤鉴于铀问题研究需要大功率回旋加速器,建议:苏联科学院镭研究所在该年内完成对正在运行的回旋加速器的改造;苏联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在1941年第一季度前建造新的回旋加速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1940年10月15日前准备在莫斯科建造大型回旋加速器的必要材料(计划、设计等),并列入苏联科学院1941年度基本建设计划。[12]

1940年7月12日,韦尔纳茨基、费斯曼和赫洛平在写给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布尔加宁的信中表示,苏联科学家意识到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性,已经为掌握核能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虽然在核能利用的道路上“还面临着重重困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不过,我们认为,这些困难并不是难以克服的。显而易见,如果核能利用在技术层面上得到解决,将从根本上改变利用能源的面貌。国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国外信息表明,美国和德国正在大力研究,力争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们认为,现在已经是政府充分认识到核能利用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证苏联在此方面不落后于国外的时候了。”[13]也许此信根本就未寄出,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能够证明布尔加宁对此信作出反应的材料。

多年来,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了掌握核能的重要性,已经为掌握核能付出了努力并做好了准备,但他们的积极呼吁并未引起政府应有的关注和支持,核研究仍处于纯学术性理论研究阶段。虽然如此,苏联战前的核研究仍为日后苏联政府实施核计划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