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秋思(第2/3页)

景徽很不快活地说:“到时小姑姑她们要搬到皇城西边住的,那边的四合院都整修一新了。”

傅氏道:“这里是窄小了一些,不方便同住,不过总比隔着几千里路好吧,以后你和景兰要去小姑姑那边还不是三天两头的事。”

景徽这才高兴起来,小姑姑来京可以带她们出外游玩的,想着以前在会稽的日子,景徽真盼小姑姑早点到京啊。

但景徽很快又有了一件极不快活的事,张原现在收到信不再叫她去代阅归纳了,王微不但为张原看信,还代张原回信,有好几个夜晚,小景徽走到张原门前,见张原和王微在油灯下念信、写信、言笑晏晏、含情脉脉,她都会在门边看上好半晌,直到穆真真看到她,叫声:“景徽小姐”,她才走进去,问声好,坐到一边静静看书,有时也和王微谈论一下诗词,王微赞叹这么灵慧的女孩儿世间少有——

这样一个个秋天的夜晚,景徽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女孩儿了。

……

九月初十午后,张岱请翰社诸友还有他叔父张联芳在京中的一些朋友赴宴,为他纳妾庆贺,张原带着王微和穆真真去了,李蔻儿出来向宾客敬酒,原先的垂髫已经梳上去,薄施脂粉,丽色嫣然,美眸略一顾盼,就翩然入内,再不肯出来,阮大铖、倪元璐等人借着酒兴喧闹,要张岱将认识李蔻儿的经过一一道来,张岱也是豪爽的人,如实说了,众人大笑,又是行酒令,又是赋艳词,直闹到掌灯时分方散——

张原与王微、穆真真回到东四牌楼四合院,却见柳高崖在门厅坐着等他,说明日就要离京回金陵,张原便将早已写好的给邢太监的信和礼物让柳高崖带去,柳高崖离开后,张原进到内院见内兄商周祚,商周祚对张原与太监来往过多表示担忧,张原道:“都是以前的旧相识,以后我会谨慎的,多谢大兄提醒。”

……

九月二十四日,张若曦从青浦给张原和王微写了信来,张若曦已经收到王微给她的信,知道王微去了京城,她说本打算明年四、五月间与王微一起来京开办盛美商号,既然王微先去了,那她的计划也提前,明年过了元宵就与陆韬从青浦动身来京,会随船带上大批布匹绸缎,让王微在京中先选好店铺,京师的盛美商号规模要比南京、杭州的都大才行,她会在下月底让民信局送一千八两银子来交给王微用于筹办盛美商号——

张若曦给张原的信里先是说她和夫君陆韬还有杨石香等人八月十五在嘉兴运河码头等到了张耀芳和商澹然她们的两条船,张若曦的中秋节就是在船上和商澹然、小鸿渐一起过的,张若曦说五个月大的小鸿渐很可爱,白白胖胖,见人就笑,比张原小时候可爱,杨石香将八百册《伊索寓言》、八百册《焦氏笔乘》、一千册《喻世明言》、一千册《警世通言》,还有张汝霖推荐出版的现任云南参政谢肇淛的《五杂俎》两卷共一千两百册,都托张耀芳的船带到京中交给张原,由张原安排人手在京城开办一家翰社书铺销售,待书铺站稳脚跟后,下一步就是开办翰社书局——

张若曦还在信里向张原大致说了去年至今盛美商号的发展情况,盛美商号现在已有八家店铺,除青浦总号外,另有华亭、上海、山阴、会稽、杭州、苏州、南京,去年商号挣的钱都投入到雇佣工人、添加织机、扩大养蚕植桑和开设新店铺上,盛美商号是前年六月开设的,当时是张原和陆韬、张若曦夫妇各出银一万两凑成二万两的总股本,现在据张若曦估计,总股本已经不下五万两,但可供抽调使用的银子并不多,因为盛美商号扩张得太快,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

张原览信微笑,这次族叔张耀芳入京,还会带来大批翰社镜坊制作的各式眼镜,翰社书局、翰社镜坊、盛美商号都将在京城立足,书局、镜坊和布匹商号虽然都是他张原的创意并一手筹建的,两年多过去了,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并不需要他过多操心,车轮滚滚自会向前,晚明,尤其是江南,经商之路还是很广阔的,只要路子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更何况这还是有大士绅背景的商贾,也许用不了十年,他张原名下资产就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只有把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大商号做大做强,才能成为他推行朝政革新的强有力后盾——

……

就在张原收到姐姐张若曦来信的次日傍晚,张岱带了一个健仆匆匆赶来见张原,张原一看,惊喜道:“能柱,你何时到京的?”

能柱是张萼的随从,与张联芳的仆人能梁是同胞兄弟,风尘仆仆的能柱笑呵呵叉手唱喏道:“介子少爷,小人是刚刚到的,小人前日在天津卫登岸步行赶来先向两位少爷报信,弢老爷和两位少奶奶明天就能到京。”张耀芳字尔弢,家里下人都称呼张耀芳为弢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