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重审旧案(第2/3页)

“除此之外,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同一个人的门生。”李沧海说道。

李隆基看着名单,他已然猜到了李沧海所说之人,顿时气的身体微微发抖,他猛地将名单揉成一团,朝李沧海扔了过去,怒声道:“李沧海!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诬陷已逝宰相?”

皇帝一怒,众所皆惊,群臣百姓纷纷跪成一片。

惟有李沧海,静静地站在原地,他不卑不亢地直视着李隆基,弯腰捡起落在脚下的名单。

“陛下怎知臣在诬陷他?”李沧海并不惧怕李隆基,反而异常冷静。

李隆基怒道:“这些人虽说是林甫之门生,但他们之所为与林甫何干?林甫对朕、对大唐忠心耿耿。岂能容你如此诋毁?”

李沧海心中冷笑不止,对李林甫这等奸臣。都当作宝贝,难怪大唐会国势日下。他到如今还在做着盛世繁华梦。根本想不到用不了几年,大唐就会因他重用奸臣而变成乱世。

“陛下息怒,请让李大人说完,若是他拿不出证据,就是真的是在诬陷李相,再定其罪名也不迟。”杨国忠眼珠子咕噜一转,拱手说道。

崔涣、高洛川等六部官员也纷纷附言。

李隆基脸色有些难看,他挥了挥手,道:“好。朕就给你一次机会!”

李沧海沉声吐气,从托盘上拿起一个小小的,形状奇特的淡黄色虎符,说道:“此乃当年吐蕃大将送与秦复之兵符,乃是其通敌之罪证,被一直保存至今。然而,据臣所知,吐蕃兵符乃是以纯金铸就,重量为标准的7.12钱。而这个兵符,重量仅为标准重量的一半多些。”

为了向众人验证自己所说,李沧海命人取来了秤,当场称了起来。

果然。这兵符重量仅有5钱。

“李大人的意思是说,这兵符乃是伪造之物?”杨国忠捋着胡须问道。

“不错,重量的细微差别。是很难发现的。真正令我确认无疑的,是这兵符上的斑点。”李沧海说道。

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努力朝他手中拿着的兵符看去。

然而,这兵符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这兵符。有何不妥?”杨国忠疑问道。

“可能离的较远,大人看不清楚,若是离得近了,就会发现其中问题。”李沧海说道。

杨国忠犹豫了下,朝李隆基看去,征求其意见。

李隆基也想知道这兵符究竟有何不妥,于是挥了挥手。

杨国忠忙走到了公堂之上,从李沧海手中接过兵符,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倒让他在兵符上发现了一些淡绿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并不明显,若是不仔细查看,很容易被人忽视。

“这些斑点又是什么东西?”杨国忠疑惑道。

“铜绿。”李沧海简单地说了两个字。

“铜绿?”杨国忠愕然。

“不错,正是铜绿。正是这些铜绿,才让我确定这兵符乃是伪造的。之所以会有铜绿,是因为这兵符乃是用黄金与黄铜混合而成。”李沧海说完,不禁冷笑一声,说道:“为了尽快扳倒秦复,某些人可谓是急不可耐,才会出现如此大的破绽。”

“你说秦复被冤枉的,又是被谁冤枉的?”杨国忠恍然大悟,却又明知故问地道。

李沧海淡然道:“杨大人想必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为何又要明知故问呢?”

杨国忠捋着胡须,呵呵一笑道:“李大人这话可就说错了,此案本相又没有参与,如何能知晓谁冤枉秦复?”

“哦?杨大人当真没有参与此案?”李沧海盯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

“李大人,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究竟是谁在冤枉秦复吧?”杨国忠眯着眼睛,说道。

李沧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接着说道:“诬陷秦复,非一人所为。但若说起针对秦复所布下的整个计划,却是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罗希奭!”

李隆基脸色一沉,道:“李沧海,你以为朕是三岁孩童,可以随意戏耍不成?罗希奭整饬吏治,与朝廷有莫大功劳,你竟说他陷害秦复?”

李沧海实在是不想再说什么,都说李隆基自开元盛世之后,就变得昏庸,这话倒也一点不错。

贪图享乐,重用奸臣,更可悲的是,还将奸臣视为功臣。

“陛下,如今罗希奭就在洛阳,陛下可让其上堂对峙。”李沧海并没有言辞激烈的和他针锋相对,而是对着他深深地行礼,平静地说道。

李沧海不是傻子,自古皇帝多是小心眼,冲撞皇帝,对自己绝对没有好处。

“罗希奭不是应该在始安郡吗?为何会在洛阳?”李隆基皱眉,他随手一挥,沉声道:“宣他上堂!”

很快,罗希奭在几名金吾卫士兵的看守下,被带上公堂。

罗希奭见到公堂内坐满了群臣,心中暗自吃惊,待他看到暖阁中坐着的李隆基时,眼珠子咕噜一转,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陛下!李沧海毫无道理将臣关进大牢,求陛下给臣作主啊!”